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首次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通过领导点题、科室约题、镇街荐题、学校报题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市镇校三级力量揭榜挂帅,攻坚克难,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破解一批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经验,挖掘推广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东莞教育改革攻坚系列报道,总结、剖析优秀项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用改革的力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家校共建共育是学校现代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可园中学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场景为载体,以学校三级家委会和家长学校为组织主体,打造“圆梦教育”的优质教育品牌,形成了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完善目标引领
建立“家校社共同体”保障机制
家校共建共育,最终的落脚点在学校和家庭,关键点在最大程度发挥出家校协同育人效果,根本措施在于家庭教育。据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园中学将改革的落脚点放在了三个方面:第一,让三个年级的家委会更好地实现良性的循环并形成有效的互动,在于确保家委会“传帮带”作用的发挥;第二,建立家长与学校共建共育的长效机制;第三,深度结合学校“圆梦教育”(洪梅中学结合“三真教育”、道滘中学结合“快乐教育”)的品牌发展。朝着明确的方向,集团各成员校思想引领更加清晰,一同踏上了改革的路程。
在实际的学校管理过程中,可园中学着重加强家校共建工作的顶层设计,组建领导管理小组体制,突出三级家委会自我管理机制,完善家长学校发展方案,保障家校共育的组织机制健全。
要“推进家校融合协同育人,提升家庭教育有效性”,首要就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家校共建共育发展需要,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公约》《家庭教育工作方案》《家长义警参与学校交通疏导工作方案》《“东莞义警”交通分队执勤工作规范》等制度,确保“家校共同体”保障机制。这些制度在具体的家校共建共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制定与完善,均体现了家校协同育人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强化德育引领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抓好家长学校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头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学期校长室都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
如何了解广大家长的真正需求?学校通过座谈、家访及现场调研等方式,在大量的调研数据基础上,由德育处牵头,明确与完善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优化家长共建共育的方案,设计出具有可园中学“可园梦”为主题的家校共建共育特色方案。包括开展常态社区实践、协同主题活动、融合党建思政、引进社区资源、延伸心理教育、共建教育基地、拓展实践场域等八大方面。
为了更好地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学校还多次开展专家讲座、主题培训、案例分享等,呼应家庭、社区对于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的提升。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家长学校特别注意每一季度的工作情况,创新设立了“家校共育”辅导课程,并根据月份和年级的不同以及学生发展要求,具体落实,让每一位家长都掌握正确的与孩子相处之道,学会“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在此过程中,也打造了不少精品课程,例如校长陈泽林的《做合格父母,育优秀孩子》、老师郭建《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等。
学校始终坚持家委会建设与发展为抓手,力促各年级各班确定和完善家委会建设,传达学校有关家委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扎实有效地让每一位家长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发展,保障家长对学校发展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警校家”联动引领
提升家校共建品牌价值
2021年初,可园中学的家校社协同模式更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响应市公安局全面发动组建“东莞义警”队伍的号召,学校的多个公益组织纳入了“义警”体系。一大批家长志愿者升级为家长义警,不仅有效扩充“东莞义警”的力量,还形成了“警校家”多方合作、协同育人的局面。
结合工作实际,学校科学划分组建了四支分队,分别为由学校安保队伍和微型消防站消防员组成的“应急分队”、由“党员先锋岗”党员老师引领全校教职工参与组建的“值勤分队”、由家长交通疏导服务队组成的“交通分队”和由家长义工服务志愿者组建的“义宣分队”。各分队明确负责人与职责使命,岗位人员及时流转,确保岗上时刻有人,全力维护校园安全。“义警”队伍专业性和战斗力得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及应急处突能力得到加强。
这些义警分队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开展了多项高品质活动,家校协同育人的品牌展现了更广泛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例如,“应急分队”的紧急拉练、火灾逃生演练;“义宣分队”的禁毒与反电诈宣传,反电诈APP安装率在辖区排名第一;交通分队的校园周边交通疏导,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畅通和学生平安;值勤分队的护学岗和安保巡逻工作,则保障了校园的安全。
近三年来,可园中学参加志愿活动的家长总人数超过3000人,志愿活动累计超过6000人次。学校先后荣获东莞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东莞市优秀义警组织、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可园中学把家校共建共育的思想和模式辐射影响到新疆、西藏、佛山、阳江等地的学校,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关注和认可家校共育模式,并积极参与到家校协同育人的工作中来。
从校园到社会,从家长义工到家长义警,行之有效的警校家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实践,使得可园中学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更见成效,学校德育创新的模式有效拓宽,也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