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文旅局长“出战”,只是汕尾文旅升级第一步

南方⁺ 记者

“五一”期间,在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文艺晚会上,汕尾市城区文广旅体局局长黄超登台表演了一套太极拳,弘扬传统文化,为地区旅游代言。

表演中,黄超身着白色练功服,看似绵柔的一招一式透着刚劲,仙风道骨中国粹味十足。

今年以来,各地文旅局长为抢夺客流量,纷纷利用短视频出镜,为家乡代言,为文旅产业复苏助力。不少文旅局长还变成了“网红”,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

与其他文旅局长一样,黄超为了城区的文旅引流也是“蛮拼的”。目前,城区正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立足城区“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的禀赋资源,推动品清湖、金町湾第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路线建设,努力打造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

针对上述目标,城区文旅局肩上的担子不轻。城区乃至汕尾市作为红色老区、沿海旅游城市,有着诸多优质的旅游资源。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好的宣传推介,就难以吸进更多游客前来。没有好的开发,也难以抓住游客的心。

就现实效果来看,全国100多位文旅局长代言,能火出圈的只是个例,且即便火,大部分也是“局长火,旅游不火”。要说最成功的,还是四川省甘孜州文旅局长刘洪,自2022年6月“笑傲江湖”变装视频走红后,“甘孜”百度搜索指数环比上涨847%。今年春节假期,甘孜州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多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和107.42%。

甘孜州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刘洪的走红,但根本还在于当地有着优质、成熟的旅游产业链,还有那句“谁砸了甘孜旅游的锅,我砸他饭碗!”的落地落实。毕竟,游客们旅游是来看景区,而非看局长的。是享受旅游体验的,不是来追网红的。

今年,中小网红城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广东江门因为剧集《狂飙》而火爆,贵州台盘村因“村BA”走红全国,山东淄博则因“烧烤灵魂三件套”成为全网热议话题。


而近段时间爆火的山东淄博旅游就是很好的学习案例。一座默默无闻,连5A景区都没有的工业城市,却凭借一桌烧烤引来了全国游客。从抖音上“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话题走红,引发各路美食爱好者的关注,掀起第一波走红潮。随后,各路大V陆续跟踪报道淄博烧烤,将灵魂烧烤三件套推向全国。还有美食博主连续测评淄博烧烤后,他发现淄博人不仅没有缺斤少两,而且非常实诚。

从更深层次来看,到景区旅游游客最怕的就是挨宰,淄博不仅因其“厚道”“朴实”等受到欢迎,而且该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其口碑带来了很大的助益。

“五一”期间,汕尾的文旅产业因酒店涨价之事,引发了一些波澜。一些旅游从业者倾向于赚取更多利润,但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潜在消费者会看到网上的评价并避免被宰。文旅产业需要流量和气氛才能获得效益和发展,而“酒店宰客”行为会对良性发展造成阻碍。

相应的监管是确保营商环境得以维护的必要手段。在“五一”假期期间,为了保障游客利益和城市形象,淄博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施涨价幅度控制措施。政府的举措呵护游客,当地群众极大的好客精神,呵护了这座城市的形象,防止了“宰客”现象破坏旅游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事实上,汕尾并不缺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汕尾)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上,汕尾市委书记逯峰热忱欢迎广大朋友走进“善美之城”,乐享“探奇览胜、醉心美景”的自然之旅、“访古寻踪、仰慕贤哲”的人文之旅、“诗意栖居、颐养身心”的休闲之旅、“采风问俗、绚丽多彩”的风情之旅、“追忆初心、感恩奋进”的红色之旅,感受红色诗篇与蓝色交响的激荡升腾,体验绿色画卷与古韵遗风的温润滋养。

条条大路通罗马,未来的关键,不仅在于怎样找准自身特色,把汕尾的特色旅游景点宣传出去,做出新意,怎样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破解游客怕挨宰的“痛点”更加重要。这需要相关部门逐一列出清单、逐一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和建设。也希望汕尾能做细、做精“后半篇”文章,打出属于自己的旅游口碑品牌。

【南方+记者】彭骏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