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方⁺ 记者

不久前举办的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颁奖典礼,陆丰市收获颇丰。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和民间文艺7项门类中获得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彭美英获终身成就奖。这些成绩如何取得?成绩背后,陆丰如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彭美英获终身成就奖。 南方拍客 张胜堡供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彭美英获终身成就奖。 南方拍客 张胜堡供图

守正创新,陆丰文艺硕果累累

陆丰市在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颁奖典礼收获颇丰。 南方拍客 张胜堡供图

陆丰市在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颁奖典礼收获颇丰。 南方拍客 张胜堡供图

陆丰市在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颁奖典礼收获颇丰。 南方拍客 张胜堡 供图

陆丰市在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颁奖典礼收获颇丰。 南方拍客 张胜堡 供图

收获多个文艺奖项,靠的是什么?陆丰多名文艺创作者提到一个共同的词“守正创新”。

近年来,陆丰市的文艺创作者们坚持守正创新,以陆丰非遗文化为基础,结合时代传承发展要求,通过类别多元的文艺作品展示了陆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气息。

以戏剧曲艺类金奖作品正字戏《黄厝寮》为代表,该作品通过将红色文化与稀有剧目进行有机结合,讲述陆丰人民历险克难,突破敌人的封锁,保护周恩来同志“安全”转移至黄厝寮养病、胜利渡海的感人故事。同时,在艺术创作方面,该故事展现了正字戏古老独特的艺术魅力。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陈文宾表示:“我在感动于《黄厝寮》获得金奖的同时,也深感非遗工作者们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职能,积极开展正字戏非遗传承,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示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让更多的人们走近正字戏、体验非遗、爱上陆丰文艺。”

谈到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颁奖典礼,首届汕尾市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彭美英说:“这是正字戏的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这次评选让更多人认识了汕尾有个正字戏,南戏还有根脉在。我必须保证正字戏不会断层,必须保证正字戏代代相传。”

从民间汲取智慧,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陆丰民间文艺氛围浓厚,这也为文艺创作者们提供了富足的养分。

首届汕尾市文艺奖书法类银奖获得者卢少雅说:“我非常荣幸能够荣获首届汕尾市文艺奖的书法类的银奖。陆丰有写书法的传统,书法的氛围比较好。作为陆丰书法家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我们陆丰书协以后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为我们陆丰的文艺去作一些贡献。”

“在接下来的创作之中,我会挖掘更多陆丰的一些民间文艺,融入舞蹈元素,结合我们的舞台艺术,创作更多的作品,(推动)我们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走进百姓舞台。”首届汕尾市文艺奖民间文艺类银奖获得团体代表陈碧莹表示,陈碧莹师从彭美英,参与了陆丰市乡村文化集市、首届民间文化节和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第五季陆丰市乡村振兴擂台赛等活动舞蹈节目的编排。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其深有感触,“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黏合剂,陆丰文艺的蓬勃发展也为推进乡村振兴展现了文化新担当。”

陆丰文艺奖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文艺创作者们的传承、创新与实践,也离不开陆丰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近年来,以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皮影戏为代表,在陆丰市委宣传部的组织部署下,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开始了系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一方面,注重人才培养,在陆丰市委宣传部牵头帮助下,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收两届共55名正字戏学员,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培养和招录三批近16名艺术骨干。

同时,挖掘整理传统优秀剧目、新编创新剧目,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打造了《刘文龙》《换乌纱》《妈祖》等正字戏精品剧,创作排演了红色题材革命现代戏正字戏红色现代剧《黄厝竂》《抢渡》《金笔情》等作为对剧种的活态传承。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则重新整排《哭塔》《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多个优秀传统剧目,创作本土红色题材、禁毒宣传、移风易俗、法律科普等主题剧目共二十几部。另外,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对外交流,陆丰市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和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类传承活动和展示活动,充分挖掘非遗元素创作精品节目,传播文明理念、践行文明新风。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系列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陆丰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文赋能,助推陆丰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地方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陆丰宣传文化部门立足实际,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以文化惠民为主旨,多措并举把陆丰的优秀文化底蕴化为推动陆丰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首先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17年,陆丰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搬入新建的市文化中心以来,陆丰市文化设施有效改善,非遗展厅、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等配备齐全,为全市人民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其次是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陆丰以乡土文化的挖掘增添乡村旅游的品牌魅力,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抓好标志性景区景点、文化遗产游径等建设,开发红色文化、南粤古驿道、少数民族村寨等精品线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同时,陆丰以旅游品牌项目的开发推动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全力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的影响力,擦亮陆丰红色的旅游品牌,重塑革命老区的形象。另外,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陆丰市以大安滚地金龙、甲子英歌舞、陆丰皮影戏、正字戏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抓手,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以品牌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最后是抓好文化传承、保护两条线,双线并进促发展。一方面,两个传承保护中心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作为陆丰文广旅体局下属正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充分发挥稀有剧种传承保护作用,对内,抓好人才培养和剧目整理编排工作;对外,积极与外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文物资源,做好文物修缮、考古研究、文物登记和申报定级工作,强化文物与博物馆单位安全管理,形成科学完整的文物保护体系,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推动全市文物与博物馆单位健康有序发展。最后,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如“陆丰正字戏”“陆丰皮影戏”“麦秆剪贴(碣石麦秆画)”、陆丰木雕、甲子英歌、陆丰金属雕等非遗项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擦亮陆丰文化名片。

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接下来,陆丰将继续整合其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布局、以传承保护为抓手,推动本地文化资源形成产业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文化动力。

【南方+记者】郭杨阳 南小渭

【摄影】张胜堡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