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第三期开展,这些新品发布看点十足→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届广交会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每期举办时间为5天。今天(5月1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三天,第133届广交会第三期也是正式开展,5大类16个展区,48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多个方面。第三期的展览首日,进场情况如何,除了展览还有哪些新品发布、论坛活动举办?

记者 张浩:从今天上午9时广交会三期开馆以来,采购商人数越来越多,与一期二期相比,广交会的热度,可以说是丝毫不减。

通过一上午的逛展,广交会三期的一组关键词就是:时尚与健康生活。

首先,三期主要展示的品类以纺织服装、鞋、办公文具、箱包及休闲用品、食品、医药及医疗保健类产品为主,其中,服装鞋帽箱包等时尚生活类产品,是三期展会当中的主力军,很多中国企业都带来了极具设计感、站在时尚前沿的新产品,一方面,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广交会获得更多的海外订单,另一方面,这类时尚产品也能通过广交会的舞台,展现咱们中国时尚创意产业近年来的转型升级成果与飞速发展。

除此之外,“健康生活”也是三期备受关注的点,体育旅游休闲用品、食品、医疗保健品等产品也都体现出了这个特点。许多知名的“老字号”企业,围绕这个特点,在研发、设计、原材料、工艺、服务等多个方面推出了一大批全新的产品,比如各种口味、不同菜系的预制菜;还有像“懒人福星”,即开即食类的速食产品,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营养与口感。

在体育旅游休闲用品中,各种露营类产品特别受欢迎,其中具有新功能、更便捷的产品,获得了采购商的注意,不少展位都有客商前来洽谈。

广交会三期除了逛展、看展以外,现场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此外,广交会线上线下的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也在持续进行,并且围绕时尚生活、健康休闲的主题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三期展会才刚刚开始,五一假期仍在持续,未来这几天,也希望采购商能满载而归,参展企业能收获更多的订单,展现“中国制造”的新魅力、新风采。

记者观察:纺织服装展区看“时尚”

在本届广交会第三期中,纺织服装板块展览面积2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约4800家。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消费市场逐步呈现出精细化、个性化、时尚化等发展特点。对于传统产业的服装企业来说,想要在广交会上抓住一切有可能的商机,他们做了哪些准备?

记者 赵菁:本届广交会的纺织服装展位有9000多个,琳琅满目的日常服饰、运动装、围巾、手套等产品,让人应接不暇。

逛了一圈下来,我为服装展区总结了一个关键词,是“时尚”。第一个“时尚”,是产品时尚,因为我发现,作为传统产业的服装,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更像艺术品。我们来看看这三件产品:

这条裤子,是这家企业1978年第一条出口的牛仔裤,距离现在过去了45年,也能算得上是一件老物件了。参展商告诉我,当时企业主要是以“三来一补”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加工。

而旁边这件牛仔外套,是这家参展商今天被询问得较多的一款,外观设计选择了眼下流行的时尚风,内衬采用了防水面料,外层则是用废弃塑料瓶重新提取织成的环保面料,而这些都是他们自主设计、研发的。

再来看看旁边的这个是牛仔布料做的盆栽、抱枕等装饰品,这是牛仔布料的“新花样”,它将服装和文创产业进行了融合,提升了牛仔布料的使用率。

从广交会不难看出,对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服装产业,只有在技术、工艺上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不少企业也正向着以产品质量、创意和研发设计为主发展。

设计的创新,带来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如何能将产品从多个维度更好地展示给采购商呢?

稍早前的本届“广交会时尚周”的首场走秀活动,通过展示广绣、醒狮、香云纱等岭南特色元素的服饰产品,展现广东非遗文化在服装方面的传承创新。从第118届广交会开始,每届展会第三期都会举办这样的走秀活动,为的是向买家展示设计师与生产企业合作的原创产品,促进行业交流与发展。这个走秀现场还设置了静态展示区、洽谈区,采购商如果在现场看中了某个走秀服装,可以立刻联系现场的参展商,开启买买买的模式,所以第二个“时尚”,是“展示时尚”。

通过今天的观察,我还发现参展商的一些“小心思”。像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展位,它是一家设计生产户外服装的企业,它的展台是用一个废旧的集装箱改造而成,侧面用灯带营造视觉亮点,门口铺设了草坪、露营桌椅做装饰,使这个展位整体呈现出与产品一致的户外风格。在2万多个展位中,想要脱颖而出,展位的设计也能起到吸引客户的作用,同时,展位还可以展示出这家企业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所以这是我总结的第三个“时尚”,就是展位时尚。

透过广交会,可以看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中国纺织行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正在从“制造业工厂”向“时尚领跑者”迈进。

探馆广交会:未来服饰“科技范儿”

本届广交会第三期的纺织、服装、鞋类展览中,参展企业以研发设计为着力点,为设计注入新活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更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记者 秦芊茗:这是一款3D数字化面料集成平台,大家看我手上这些图案材质各异的面料,每一块上面都有一个二维码。将这个面料放到我们的智能扫描仪里进行识别,它就会以3D形式出现在电脑终端上。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在电脑上对服装款式进行更改,比如这款基础的女士衬衫,只需要动动鼠标,就可以对它的尺寸和剪裁进行重新设计。那么,我们刚刚选择的面料和服装款式相结合,就能最终以3D成衣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面板上。

参展商 肖荣: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当中3D仿真技术,我们对于面料、款式、人台进行3D数字化,把我们平时服装当中用的各种要素实现数字化。来帮助我们的品牌商跟我们的供应商之间进行互动,进行贸易往来。从底层算法开始到这些软件的开发,都是我们原创。

记者 秦芊茗:黑科技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服装设计更便捷,还可以提升面料材质的防水防火属性,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保护。比如我身上这件阻燃工装,不仅可以隔火隔热,还可以防风防水。像这样泼上一小瓶水,我们的面料也完全不会被浸湿。除了防水之外,还有透气功能,即使我们身体出了汗,也不会感受到闷热。

参展商 肖旭:我们这一类产品都是经过各种极端寒冷,防火条件下测试的。目前我们的产品远销美国欧洲。

记者 秦芊茗:我手上这只童鞋看着普通,其实它暗藏玄机。在它的鞋面上有一个定位的设计,只要孩子们穿上这双智能定位儿童鞋,不管他去到哪里,家长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孩子的定位和动态。

从助力服装设计到加强面料质量再到增加使用功能,近年来,科技不断赋能传统服装产业,为设计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纺织面料新产品 绿色环保成亮点

除了光鲜亮丽的服装,展区内还展出了纺织原料、面料,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希望借助广交会的平台走出国门,收获新机遇。

记者在现场看到,纺织原料面料展区的一家企业带来了传统非遗面料,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洽谈。

参展商 陈勇:这些纹样都是代表着我们中国的一些吉祥的纹样,想借助广交会这个平台,把我们中国文化能够更多地推向全世界。

此外,结合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和绿色环保理念,从纺织面料到成衣制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发绿色环保产品。这家参展商带来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并加入了可降解的草本植物纤维,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带到广交会的服装主要为新品,其中环保系列产品占到了近3成。

参展商 高新武:我们前几年在环保产品上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这一季我们把环保产品的范围扩大到我们的各个品类,我们也想让环保系列的产品在广交会的平台获得全面的检验。

对接国内外市场 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广交会第三期还设立了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来自全国中西部、东北部22个省份的企业带着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来到这里参展,通过广交会平台开阔眼界、获取信息、积极对接国际国内市场,帮助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本期广交会设立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零门槛、零费用”支持脱贫地区企业参展,助力多地企业和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向全球展现中国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这家来自贵州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不光带动了当地约12000多农户就业,还将产品出口到海外。

参展商 杨祺骍:已经有七八家境外展商对我们的产品表示了兴趣,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现在全球有11个海外仓。

像这样受到境内外采购商青睐的产品在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里还有很多,来自黑龙江的菌菇类产品的展位,各种各样的食用菌,吸引了不少境外采购商前来洽谈。

记者 韩宇皓:现在我手里的这款又白又晶莹剔透的木耳叫做冰糯耳,是这家企业通过两年的研发,现在可以量产的全新品种,像这样的新品在展位上还有很多,企业也是将本届广交会当作新品的亮相平台。近些年来他们将科学技术引入传统的农业种植,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品。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参展企业共172家。主要展示食品、医药保健品及医疗器械、体育、旅游及休闲用品等13种类别。

编辑 钟金秀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