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夜深了,他们仍在奋笔疾书;节假日,他们仍在拍摄剪辑。择一业成一事,平凡的岗位因为他们的坚守变得闪闪发光,他们是无数劳动者奋斗的缩影。值此“五一”劳动节之际,南方+策划推出阳江公安宣传“铁军”报道,看他们如何用镜头记录瞬间、用故事传递理念、用文字书写坚守,向这些普通而不平凡的“隐形战士”致敬。敬请垂注!
不久前,2023年度广东公安新媒体矩阵大会召开。大会总结了2022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新媒体工作情况,并为获奖单位颁奖,其中“阳江公安”新媒体获评年度最受欢迎警务文章奖。
颁奖典礼上,“那些单位总在熬夜发布作品”“那些单位总在加班发布作品”的标题下,“阳江公安”名列前茅。看到标题同事们不禁笑了起来,相互打趣道:“你的头发还好吗?”
虽是玩笑,却道出了这份工作背后的艰辛。能采、能写、能拍、能剪,跟得了现场,做得了后期。虽然他们不是一线民警,但作战现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他们便是阳江公安宣传团队——阳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科。近年来,他们的作品多次被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刊登转载,爆款作品刷爆全网,单个作品累计观看人数高达1.8亿……
正能量爆款频出,他们究竟有何制胜奇招?打造一支宣传“铁军”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近了努力奋进又温暖可爱的他(她)。
“闲职”一点都不闲
今年初,电视剧《狂飙》刷爆全网,主角安欣因为种种原因被调任宣传科科长一职,他笑称这是个闲职。此话一出,怕是所有公安宣传同事都坐不住了,因为这份所谓的“闲职”,分明一点都不闲。以阳江公安宣传科为例,整个团队人数不多,但在媒体融合时代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写得了文字、扛得起相机、剪得了视频……十八般武艺缺一样都不行。”阳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刘广辉笑称。分管宣传科不久,刘广辉就见识了这帮同事磨作品、磕技术的本领。
“抱歉,我得看会儿手机,审一下稿。”晚上8时左右是科长谭国色的审稿时间,每到这个时间节点,他都要放下其他事情核对稿件和视频。在家吃晚饭时,他基本都是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筷子,嘴里吃着饭,眼睛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习以为常了。
作为宣传科科长,“多想”是谭国色给人印象最深的特质。“为什么我们没想到这样的拍摄角度?”“同类型素材,我们要怎样做出不一样的效果?”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已经19年的他,见证着阳江公安的发展变迁,更见证着公安宣传工作的日新月异。谭国色还记得最开始进入宣传岗位只是因为爱好摄影,到后面还要负责写稿、编导等任务。
谭国色
一岗多责、连续作战是他最日常的工作状态。“基本每天不是跑现场、就是跑采访,回来接着写稿到凌晨。”谭国色打趣道,“外人看我们这个工作像闲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熬光了多少头发。”
和谭国色不同的是,副科长徐利利毕业于宣传对口专业——播音主持。从山东来到阳江,然后进入阳江公安系统宣传科工作,多年来她已经成为科室主播一姐。目前,由她出镜主播的《阳江警讯》节目已播出1144期。
徐利利
该节目一周一期,早在2001年就开播,已被阳江人熟知。无论寒冬酷暑,每周徐利利都要带领摄制组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拍摄,并连夜撰写节目稿,就这样自编、自导、自己出镜……“从制作人到演员,几乎包揽了所有活儿。”徐利利笑说。现在再谈起当初让自己手忙脚乱、压力巨大的工作,徐利利显得从容许多,毕竟这些烂熟于心的工作早已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一专多能”是团队的标签
一专多能、迎难而上,谭国色和徐利利的经历只是阳江公安宣传团队奋斗的一个缩影。副科长陈醒从文字材料到视频拍摄,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没有学不会的技能,只有不想学的心态。不仅如此,他还在不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每当有好的新闻素材,他总是第一时间跟媒体工作者沟通,从哪个角度入手、社会舆论导向是怎样的,他都希望了解得更加深入。
陈醒
毕业于新闻系的冯文贞从事公安宣传工作8年多了,她是科室里的“写手”。从行政工作总结、新闻稿件到视频文案,她都信手拈来。为了成为一名全能选手,记不清的挑灯夜战、忘不了的卷土重来,从微信推文制作到抖音、视频号运营,每一个岗位都有她的身影。
冯文贞和李东升
张楠和李东升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被叫醒去跟拍现场了。只记得深夜赶往阳春的路上下着瓢泼大雨,跟着出海船舶抓捕犯罪分子时汹涌的浪花差点打翻手里的相机。因为热爱,从网警支队转到宣传科后,张楠说他只想把工作做到极致。而李东升则从公安形象、作品正能量宣传等方面思考得更多……
张楠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媒体传播形式不断变化,近年来团队人数日渐多了起来,要适应的挑战也多了起来。
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去年以来,科室以短视频这种“短平快”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宣传重点,加大对短视频制作的力度。2022年,全市各级宣传部门共制作短视频870个,与往年相比大幅提升。去年3月疫情防控期间,宣传科找准切入口,短短14天共制作短视频23个,用镜头讲述阳江公安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其中,该科利用10天时间填词、作词、演唱的原创防疫MV《平安属于我们》,更是引起了群众共鸣。这些感人的故事,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迅速传进千家万户,被中央、省、市媒体平台刊登转载,阅读量达1.85亿,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负责制作视频的同事几乎都是自己购置所需设备。“为了出片效果更好,我们不仅研究拍摄方法,还会研究多款不同的机型。”说起制作方法和拍摄装备,张楠和同事们兴致勃勃。
干事创业良好的团队氛围
如何做到如此高效?答案是选题策划。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第一道防线,阳江公安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为此,谭国色召集部门同事迅速开选题策划会,从哪些角度切入、多久出一条片子、多久写完一篇稿子,力争从时间节点上精准把控,做到有的放矢。得到分工后,同事们更是马不停蹄、各司其职,为呈现最好的宣传效果熬夜加班、连续奋战。
每周至少一次的选题策划,也是宣传科制胜法宝之一。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围绕公安工作重心把视角延伸到更大范围,进行头脑风暴。“多个热点作品就是这样诞生出来的。”谭国色笑说。仅今年以来,《阳江警方“破冰”行动》《警队“老黄牛”》《小南探警营》等系列报道,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清明节期间,由陈醒策划的一则《清明又至,两封公安英烈子女写给父亲的信,看完泪目》新闻报道,在南方+等媒体平台收获大量点赞。
在阳江的媒体记者几乎都知道阳江公安宣传团队,在多个平台的新闻稿件里只要稍加留意,都会看到他们的通讯员署名。
高效工作、保质保量。近年来,宣传科一个个精彩的作品、一次次出色的成绩,是全体同事共同奋战的成果。而打造这些战果,更离不开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宣传科,“温暖开心”是交流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团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战友情。
“我们的团队年轻,而且都很自觉。”谭国色自豪地说。新警林钲洋刚出差回来,上午还发烧39℃,下午就已经在办公室剪片了。周六一大早,辅警谭林勇在科室群里报备“发烧40℃”,但过了一阵他又将编辑好的推文发到科室群。领导同事都“勒令”他休息,让其他同事接手工作。但他却在群里发了个笑脸:“没事,还能熬住……其他人还有任务,还是我来吧。”
据了解,科室里有个年轻的实习生,原本已经结束了实习工作,却还待在团队里,原因是“很喜欢这个团队的氛围,不想那么快离开”。
日常工作大家一起努力,畅所欲言。偶有的节假日,同事们相约去户外露营、遛娃,在蓝天白云间碰撞更多思路,升华更深的友谊。谭国色有时候会对年轻的后辈聊起曾经奋战的日子,末尾总会感慨一句,“现在想想,挺感谢那时候吃的苦,不然现在都没什么经历好拿出来吹牛的了。”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谭国色深知这个道理,目前他正在全面升级全媒体工作中心,设置图文采编、视频编辑、视觉设计、新闻策划、新媒体运营等职能岗位,打造集信息采集、综合策划、内容生产、产品传播和账号运营于一体的全市公安宣传平台。
他希望团队能不断在内容、题材、形式、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学习,既推出故事情节感人、视觉冲击力强、制作水准精良的大作品,也摄制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微创作,使公安宣传工作更有生气、更接地气。
【策划】赵强 谭国色
【南方+记者】黄林
【通讯员】阳公宣
【图片/视频】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