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救4.5人,他还有一个美好愿望
从18岁进入产科的“小鲜肉”,到如今头发灰白的儒雅“大叔”,40年来,陈敦金为无数重症孕产妇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作为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过去一年,他参与救治的重症孕产妇就超过1600名,约等于每天救回4.5人。
惊心动魄的抢救是工作中的常态,精湛的医术让陈敦金有着很高的“江湖地位”。一个危急重症产妇有没有得救,大家都会听一听陈敦金怎么说。
有一次,外院一位“熊猫血”产妇分娩时大出血。因医院没有充足的血源,请来的会诊医生认为“没得救了”,主治医生最后找到陈敦金。
“还有得救!”陈敦金过去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急救措施,并让患者的兄弟姐妹紧急输血。最终,这位产妇硬是在“鬼门关”被拽了回来。
重症孕产妇大部分面临着严重产后出血,输血概率、次数和量高出许多。仅去年一年,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危重症产妇就用去了24550毫升血浆、576单位红细胞和59单位血小板。
令陈敦金骄傲的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救治危重孕产妇所需的用血量已减少了50%。
面对危急病情,陈敦金急救、手术干净利落,但面对孕产妇,他总是“柔肠百转”。
“这个姑娘不容易啊……”查房时,陈敦金温柔笑着说。十多年来,他把超10万名孕产妇都像这样喊做“姑娘”。
陈敦金说,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孕产妇都吃过很多苦,把病人叫做“姑娘”,能很快拉近医患距离,更好地和病人沟通,对了解病情有很大帮助。
陈敦金为“姑娘们”操的心不少。有的产妇虽跨过“鬼门关”,却背负一身债务。他发起设立“柔济基金”,专门用于救助贫困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至今总资助金额达125万元。
把温柔的一面留给“姑娘们”,陈敦金对自己却非常“狠”。
1983年,刚大学毕业的陈敦金就“自讨苦吃”,报名援疆。他只身从湖南来到医疗资源较稀缺的新疆,成为一名妇产科住院医生。
“他的家就像是安在科室一样,总睡在科室里。”曾经的同事张庆回忆,无论是不是自己的病人,陈敦金都随叫随到,从不喊累,是科室里最勤勉的医生。
直到今天,陈敦金依然没有改变:“我们的工作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也没有上下班时间,因为救治和分娩是不分时间的。”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已融入了他的日常。
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陈敦金说,在抢救重症孕产妇路上,他不会放慢脚步,因为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未完成。
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从1949年的1500/10万降至2021年的16/10万,其中就有陈敦金的一份贡献。但他没有满足,“我希望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没有伤害,没有死亡,这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
【开栏的话】新时代劳动者在不同的岗位上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之际,南方日报即日起推出“新时代劳动者之歌”系列报道,讲述新时代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故事。
【策划】徐林 曹斯 王海军
【统筹】吴少敏 李秀婷 张由琼 张梓望
【文字】黄锦辉
【摄影】姚志豪
【剪辑】万稳龙
【海报】刘子葵
【通讯员】白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