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走向市场,省级非遗舞貔貅探索发展新模式!

印记派潭
+订阅

“大头佛来啦!舞貔貅来啦!”

还记得这句过年时小朋友疯狂奔跑的欢呼声吗

以往过年

每当锣鼓镲和鞭炮声响起

看见大头佛或者孙悟空引路

人们就知道——舞貔貅来了

这句伴随着众多人年味记忆的呼叫声

便会充斥在街头巷尾

随即便会万人空巷看舞貔貅

舞貔貅,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庆典或新店开业等喜庆场面的必备节目,大人小孩都爱看。舞貔貅是众多人心中浓浓的“年味记忆”,“无貔貅,无年味”的说法也在那时兴起。但随着传承的缺失和人们过年节目的丰富,渐行渐远的舞貔貅也仅成了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年味“记忆”,让人惋惜。

如今

舞貔貅要回来啦

派潭镇佳松岭村省级非遗舞貔貅正式走向市场

推出商演活动

舞貔貅是驱灾辟邪、吉祥如意的代表

貔貅,不仅是龙的第九子,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麒麟、貔貅),称为招财神兽,有招财进宝、只进不出之意,会给受邀地方带来好运和财运。舞貔貅,又名“紫薇降貔貅”,更是消灾辟邪的传统民间习俗。貔貅舞起源于《西游记》一个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往西天取经,途经一山区时,发现该地区客家人民深受瘟病之苦。因此,唐僧派孙悟空前往昆仑山石燕洞去降服洞中的一头貔貅,为当地客家人驱瘟驱灾。当时人们对唐僧师徒几人和貔貅感恩不尽,后来逢年过节,喜庆的日子都要貔貅舞来庆贺祝福,祈求明年会过得更好,更加风调雨顺、如意吉祥、代代平安,相传至今。

而增城貔貅外形独特,远看似猫头,也是“客家猫”一说来源。貔貅上的图案也是很有讲究、寓意丰富,比如使用的竹笋图案,代表着人结婚生子、添灯之意。竹笋上面的形状代表着金钱,寓意财源广进,两个图案结合在一起便有添灯发财的美好寓意。第一块布料上书写的风调雨顺,则是寓意着如意吉祥。在红黄蓝白黑布料之后的单数龙骨,每一节是按生老病死的顺序排列,最后一节的龙骨代表人的生,寓意着生的美好希望,尾部挂着的铃铛代表钱财,这也是舞貔貅是吉祥如意、招财进宝象征的重要来源。

舞貔貅的每个环节都有深刻寓意

舞貔貅环节

打四门

“打四门”,是舞貔貅开始前的一个仪式,也是舞貔貅的代表性礼仪,由表演者朝拜四方土地神,寓意四方和气来财,也表达舞貔貅对四方好友帮助的敬重和感恩。

采青

舞貔貅的表演以“采青”为主要线索,采青是用生菜或者带叶的树枝,取其“生财”的意思,生菜或者树枝一般会挂在门口,舞貔貅凌空采青,寓意兴旺发达。

转堂

舞貔貅会在大头佛或者领队师傅的带领下,到店里转一转,也叫旺场,寓意把财气好运带到店里,为主人家驱邪避祸。

咬柱

古人认为,路上的柱子是成功的障碍,而貔貅吞一切东西化财,咬柱能把阻碍化为钱财,故有“咬柱化财”之说。

吐幅

舞貔貅表演完毕,从貔貅口中吐出寓意吉祥的横幅,如生意兴隆、大吉大利等,为商家带来祝福和好运。

祠堂等祭祀场所参拜

祠堂是供奉崇敬先祖之地,参拜祠堂,表达对祖先养育之恩的感念,佳松岭村舞貔貅拜祠堂有其独特的参拜礼仪,也是受人敬重的原因之一。拜礼之外,也通常会有领队师傅或者大头佛在一旁讲好话,“一拜大吉大利,二拜添丁发财,三拜万事如意”“锣鼓敲起响咚咚,貔貅来拜众祖公。拜过祖公丁财旺,再拜祖公儿孙满堂红”……烘托出送吉祥的气氛。

武术表演

张古贤(湧廷世系第九代)为佳松岭村舞貔貅及“功夫”的第一代传承人,相传其功夫造诣之深能以一敌众。另外,当时佳松岭村老屋社“劏猪昌”的“功夫”也很好,其“功夫”来自一对流浪江湖的夫妇。

那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失败后的时代,此夫妇为了避难,流落到佳松岭村暂居,隐姓埋名,匿藏技艺,外人皆不知其“功夫”。其时,妇已孕,生活困苦,“劏猪昌”在墩头屠猪卖肉,见此妇实在是苦,于是常赠肉予她食用。日久,妇感恩,就叫其夫传授“功夫”给“劏猪昌”。

起初,其夫未授以真技。某日,妇试昌所学,知昌未得真传,于是对其夫说:“昌哥在我们落魄之时有恩于我,当时他并不知道你会‘功夫’。他怜悯弱小,施恩不求回报,说明他心地善良,有侠义心肠。并且我观其为人忠厚,不会侍技欺人,我们当授以真功夫以报其恩德”。于是其夫授昌以真技,张古贤将拳术融合创新,流传至今,佳松岭村称为“铁虎拳”。

交盒贴

交盒贴是舞貔貅的代表性礼仪之一,是舞狮圈中一个见面和送别的隆重礼仪,后来演变成了狮队和主人家的一种仪式,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邀请贴。其形式是在受到主人家邀请后,貔貅队会提前准备好祝贺信件或者礼金,放到一个木制且精美的长方形盒子里,经过三辞礼后交到主人家手中。主人家在收到狮队的拜贺礼金或者信件后,也要放一定的礼金或者回信到原来的盒子,待貔貅队离开后,主人家再次经过“三辞三让、四门八斗”礼后将原来的盒子交回狮队手中。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交盒贴仪式。

仪式当中的“三辞三让、四门八斗”,彰显的是中华民族谦逊的精神,而回礼则彰显的是礼尚往来和感恩的精神。也正因为交盒贴的礼仪如此隆重和独特,所以也称为客家舞狮的重要标志,被称为礼仪之邦,在舞狮圈内享有崇高威望。

佳松岭村舞貔貅

“广州舞貔貅看增城,增城舞貔貅看派潭佳松岭”,这是圈内盛行的一句话,媒体也广为宣传。2007年,佳松岭村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是增城区三大省级非遗项目之一。至今已经有170年的历史和五代传承人,多次作为派潭特色民俗文化代表,受邀参加诸如庆祝为党的二十大献礼文艺汇演、乡村振兴大擂台等大型活动,不仅被学习强国、中新网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更是增城周边乃至广州众多高校三下乡调研的常客,目前增城城市馆(博物馆)三楼民俗文化区,更是每天循环播放佳松岭村舞貔貅的视频。

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推出舞貔貅商演

佳松岭村党总支书记黄小琴介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拥有170年历史的佳松岭村舞貔貅能一脉相承流传至今,难能可贵。此次推出舞貔貅商演,旨在贯彻落实派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战略,走出去就是传播貔貅文化,让舞貔貅出现在更多场合和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以此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舞貔貅文化。

第四代传承人张永木师傅,在商演领域耕耘多年,经验丰富。舞貔貅队团基本功扎实,技艺娴熟,多年来参加各种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和私人邀请的商业演出活动,均表现出色,获得政府和商家的一致好评!各单位组织机构年会、开张、宗族事务等活动,欢迎咨询预订!

来源 | 派潭镇佳松岭村委

编辑 | 赵静怡

编审 | 姚利利

审核 | 派潭镇党政综合办(信息宣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