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教联盟,助推南海“智”造|活力南海 美好教育③

佛山大课堂
+订阅

腾讯、华为、中国移动、朝野科技等14家知名企业都来了,现场还有行业、企业先进教育装备展,院校办学成果展和产教融合成果展!4月28日,南海区产教联盟产教资源交流会暨佛山市南海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揭牌仪式在佛山市辰美艺术中等职业学校举行,现场搭建校企资源对接交流平台,让南海各级各类学校更了解本地企业的先进技术、前沿产品、优质服务,并让行业企业更了解南海院校的先进科研成果、优秀专家团队、优质学生资源以及服务企业的技能培训项目等,助推南海教育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产教联盟产教资源交流会暨佛山市南海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揭牌仪式现场。校方供图

南海区产教联盟产教资源交流会暨佛山市南海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揭牌仪式现场。校方供图

海区是远近闻名的教育强区,是敢为人先的制造业强区。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南海区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服务于“制造业当家”,必须加速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近年来,南海区通过“成立产教联盟”“挂牌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聘任产业校长”“工匠人才服务小微企业”等创新方式,促进职业教育和南海产业的精准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产教融合如何赋能南海“智”造?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过程中职业教育如何发光出彩?来看南海的这关键三招。

精准匹配

打造“政园行企校”协同发展新平台

南海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制造业大区。2022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0.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8.27亿元,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25.47亿元,增长8.8%,增速位居佛山市五区首位。

自2018年提出“两高四新”概念以来,南海坚持瞄准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精准招商。2022年1-11月,南海区完成招商引资1009.72亿元,招商项目数量及签约投资额均已超过2021年全年,并将首次实现年度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总额超千亿元。

今年3月份,《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十大行动之一是“持之以恒构建南海智造的人才强区体系”。要持续开展“百万产业人才”培育,产教融合是重要手段。

为全面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成立产教联盟是南海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该联盟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科研院所等为基础,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有机整合院校人才、人力、设备和科研等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建立在长期战略合作契约模式基础上的战略联盟。

“制造业是南海的根,制造业兴则南海兴。成立产教联盟,目的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政园行企校’协同发展新平台,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构建集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管理创新、行业配套、企业加速等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

上个月,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工作,构建市场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助力佛山市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南海区教育局和佛山市南海人才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冠名为“佛山市南海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的事业单位,进一步释放机制体制活力,做强做实区产教联盟。

今天活动现场举行佛山市南海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揭牌和产教融合项目签约仪式。其中,佛山市南海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和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人世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和广东朝野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等11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

产教融合项目签约仪式。校方供图

产教融合项目签约仪式。校方供图

目前,南海已培育产教融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4个、名师工作室29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51个、公共实训中心5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7个、产教融合型企业28个、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4个、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13个,搭建政府、高校共建科研实验室20个;2022年职业院校开展定制化专业技能培训11次,教育联合人社系统共同为社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约21618人次。

联合培养

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是南海的根脉,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随着南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引进,传统产业的加速转型,目前全区28万技能人才规模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校端培养的人才必须要面向产业实际需求,企业也要积极主动走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与学校共同投入、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实现职教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

基于此,南海职业教育学校端主动对标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数字化智能化专业技能人才,扶持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应用技术等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群。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和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新开设直播电商服务专业、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1月10日,南海区举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论坛暨成果展示会。依黛丽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盐步内衣协会会长危志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南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产业校长。这是该校的一项创新举措。接下来,产业校长将从行业、企业需求发展的角度,给予该校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产业校长聘任仪式。王雅铄 摄

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产业校长聘任仪式。王雅铄 摄

在企业端,南海各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职校联合培养方案,与职业院校采用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共建大师工作室、共建双创中心等形式,开展创新校企合作,向深度校企融合升级。一些优质的校企合作项目纷纷落地,合作成效显著。

通过建立健全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机制,南海建设了佛山市华数智创公共实训中心、佛山创智汇公共实训中心、中南机械校外公共实训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等56个公共实训中心。这些公共实训中心在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工人技能培训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校企共育,优秀中职生的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完全不逊于高职学生。很多学生十分珍惜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宁愿放弃午休,只为有更多时间操作企业的机器,锻炼自己的能力。”佛山华数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冯小童感叹于南信学子的好学和勤奋。该公司跟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开展了多年的校企合作,建立了面向职业院校教学和社会培训的公共实训中心,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为南海机器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深度服务

推动职业教育办学焕发新活力

今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聚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南海区区长王勇强调,提升南海的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当家”的南海制造强区建设,关键要擦亮南海教育品牌,深化产教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目前,南海不少职校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优势和研究创新优势,为南海小微企业运营和发展把诊问脉、把关定案,助力企业不断提升综合质量效益。2月13日,南海信息技术学校专业教师团队就联合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技术专家团队,赴南海本地制造企业——佛山市欣源电子有限公司探索智能生产线技术改造。

为深化对接,精准服务,校企双方在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行业、企业先进教育装备展,院校办学成果展和产教融合成果展,进行了双方优质资源整合发布。其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杨崇岭教授代表职业院校进行服务企业优质资源发布。同时,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奕豪、南海区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云进行服务教育优质资源发布。

“产教联盟不仅是一个合作机制,也是一个创新机制。这次产教资源的交流会是一个促进产业与教育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重要平台。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平台,与更多的院校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吴奕豪说。

活动现场各展位前,校企双方深入对接交流。校方供图

活动现场各展位前,校企双方深入对接交流。校方供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带来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也让职业教育价值更加凸显,并逐渐“火起来”。以往,“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校学生找的工作不体面”等偏见和杂音时有出现。2022年佛山中考,南海5所中职学校招生异常火爆,实际招生人数均超过了计划招生人数,部分学校涨幅达到20%,招生形势趋好。

“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提出,南海将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打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职称评审等方面的通道,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南海就业补贴政策,加大技能人才晋升激励力度。

为继续做强职业教育,2022年6月南海区政府出台了《南海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建设20个优势特色专业群,100个校企合作项目、100个公共实训中心、5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1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目标,为全区制造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使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1万。

为实现这一目标,南海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扶持举措:比如,在支持创建“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和“大城工匠工作室”方面,分别给予一次性创办补贴10万元;南海还将新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000人,不仅将给予企业补贴,还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今年,我们聚集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成立‘工匠之师’专家库,为南海区小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此外,将推动一系列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加速构建产教融合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新的力量。”南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文川说。

【撰文】王雅铄

编辑 王雪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