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已久的
五一假期终于来啦!
但是
大家的心不要着急飞走!
五一放假
但安全不放假
越是在节假日
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越要重视并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今年五一是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首次,民众对出游的渴望积蓄已久,种种数据和迹象都在预示:今年五一或会创下近年来的出游人数新高。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流高峰,旅游景区内的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等特种设备使用压力大,极易出现安全风险。近年来,部分地方就曾发生过五一假期期间的大型游乐设施事故案例。
2015年5月1日12时5分左右,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龙山游乐园“狂呼”项目发生意外事故,导致2人死亡3人受伤。
据目击者称,大家当时有条不紊排着队等待游玩。8岁男孩周某在父亲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坐上了“狂呼”的座椅,当周某父亲刚想坐上去的时候,“狂呼”却突然启动越升越高。工作人员用尽力气双手抓住“狂呼”的栏杆,直至全身被吊起依然无法阻止它上升。
事故现场
周某坐的那一边设备在上升,另一边却在下降。下降的设备砸向一名11岁女孩和两名40多岁的男子,一名男子当场死亡,另一名男子意识模糊,小女孩昏厥。同时,被“狂呼”带至半空的周某摔落下来,撞断护栏后跌至地面,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整个过程触目惊心。
相关事故报道
据了解,龙山游乐园于4月27日开始试营业,造成事故的设备于2015年2月11日经相关部门检测合格。
事故发生后,温州市政府牵头,由多个部门组成了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
根据事故调查组技术组专家的鉴定意见和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游乐设施制造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缺失,且该游乐公司操作人员在设备回转臂未垂直停放时在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就进行上下客作业。次要原因是游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事故设备狂呼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对狂呼设备的新版使用说明书未及时宣贯、落实。
为保障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五一期间,全省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做好以下保障工作:
1.依法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应依法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管,保证设备运营期间,至少有1名安全管理人员在岗。
2.强化安全风险意识
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救援人员、营救设备和急救物品,并于五一假期前夕举行一次应急演练。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按时申报定期检验,确保设备检验合格;要配备满足安全运营要求的持证操作人员,并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杜绝各类违章操作现象发生。
4.开展设备安全检查
假期期间,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组织隐患排查整改,杜绝“带病运行”;要在每日启用设备前先进行试运行,确认运行平稳、各部件润滑良好。
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
设备投用前应当重点检查安全压杆、安全带等乘客束缚装置和制动装置是否可靠、有效;对客运索道还要排查吊具护栏、脱索保护功能等是否可靠、有效;投用前应对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进行试运行,确认运行平稳、各部件润滑良好。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
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应按照使用维护说明的要求进行日常检查,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场车的巡检,并且形成使用记录;重点检查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等,特别是一些燃油类动力车辆冷却系统应性能良好,线路管路无漏水、漏油现象;蓄电池类观光车要重点检查电池内部电解液位高度及浓度值,防止因天气过度炎热而蒸发,随时添加专用填补液,并保持电池盖上的通风口通畅。
人流密集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除了旅游景区里的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另一个在五一假期期间使用频率高、负荷大的特种设备还有电梯。稍不留意,就会发生相关事故。
2021年5月3日,福建福州一小区电梯故障,一名13岁男孩在自救过程中坠落身亡。
监控视频显示,当天18时26分许,男孩进电梯后,按了2层按钮,然而电梯却没有停留在2层,而是突然上升至6层和7层之间,且电梯门紧闭。男孩先后按警铃、拍打电梯门、按钮求助,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随后,男孩在电梯内开始自救,他用自带的长柄雨伞,撬开了轿厢门和6层的电梯门。当天18时34分,男孩从空隙中钻出轿厢,随后坠落。
相关事故报道
事故发生后,孩子姑父对物业方的电梯维保方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首先,小区的电梯使用年限较长,物业方面没有起到应尽的维护保养责任,导致电梯多次发生故障,而五一假期前的例行维护没有进行;其次,事发时物业的安保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看到电梯内的异常情况,却无人反馈;再者,电梯内的紧急求助按钮失效,物业方也应当承担责任。
为预防相关事故发生,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特别是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电影院、剧院、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应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1.提前安排人员值守
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应协同做好五一假期期间应急值班安排,做到运营期间有人值守,不脱岗,不离岗,保证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畅通,发生困人等电梯应急事件后能就近安排维保人员及时处理。
2.开展节前安全隐患排查
各电梯使用单位应与维保单位一起进行一次全面的电梯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电梯层门、轿门、制动器、附加制动器、轿厢内紧急照明、紧急报警装置是否正常;投用前应进行试运行,确认电梯运行平稳、无异响,地坎槽内无异物,停靠楼层准确;应检查消毒用液体是否有渗入操纵盘、外呼按钮的缝隙中或流入井道中,以免引起故障;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重点检查急停开关、扶手带保护开关是否有效,检查出入口附近通道是否通畅,梯级、踏板上是否有异物;通过试运行确认设备运行平稳、无异响,扶手带运行应同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是否齐全,确保所发现的隐患问题在假期前夕完成整改。
对于定检即将到期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尽快报检,杜绝超期未检和检验不合格的电梯投入使用。
3.提前筹划救援预案
使用及维保单位要提早筹划,提前制定相应的电梯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正确处置。
涉化工、燃气等领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在化工、燃气企业的生产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一直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其安全管理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今年春季,天气复杂多变,影响化工、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的外部环境因素增多,因而在“五一”假期期间,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更需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01.节前全面排查故障和事故隐患在没有消除隐患之前严禁使用
假期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要在节前根据检查重点进行例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发现异常,要加强养护,及时处理。
锅炉
重点检查外观是否有破损,炉体是否存在严重腐蚀、变形;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是否灵敏有效且在有效期内;检查液位、温度报警联锁装置是否可靠;对燃气锅炉还要检查是否有泄漏、熄火保护装置是否有效;水介质锅炉要检测水质情况;电站锅炉企业还要认真排查锅炉所属管道等承压部件隐患。
压力管道
除了检查安全附件的状况外,投用前应对管道系统进行全线巡查,主要检查管道保温、防腐层是否完好,外表面有无严重腐蚀;管道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有无泄漏;支吊架、紧固件是否完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设备在启用时,要平稳操作,缓慢升压并注意压力表、液位计示数,避免压力剧烈上升引发危险。
压力容器
重点排查安全阀、爆破片装置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期之内;对于有前置截止阀的安全阀、爆破片,检查截止阀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快开门压力容器必须检查安全联锁装置是否有效;对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还要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发生泄漏;气瓶充装单位在恢复充装作业前应当进行包括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静电释放装置、充装管路系统在内的全面风险排查。
02.有条件的单位节前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演练
通过演练,检查相关物资装备及人员是否能满足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遇突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停用设备并疏散人群,防止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03.确保五一假期期间不运行的设备处于不带压状态
五一假期期间不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设备,做好节日前巡查工作,确保设备已处于不带压状态。
工业和物流园区等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和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以及电梯相比,起重机械、叉车这些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场所常见的特种设备,在五一假期期间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同样需要切实做好相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1.假期仍处于在用状态的设备开展一次全面排查
叉车
重点排查轮胎、货叉、护栏、门架的磨损情况,确保无开裂、变形和严重磨损;检查油缸有无泄漏;保险带是否完好;车辆制动装置是否有效;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做到“十禁止”。
起重机械
重点排查上升限位、运行限位、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完好有效;检查各仪表指示是否正常;检查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绳索吊具有无异常;主要连接螺栓、销轴等是否松动;投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使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做到“十不吊”。
2.假期暂不运行的特种设备应停放至固定区域
假期期间不运行的叉车应停放至固定停放区域,叉齿放至地面,拉好手刹,拔掉钥匙;起重机械应停放至固定区域,切断电源。
3.开展一次事故警示教育
使用单位应及时了解和关注叉车或起重机械易发、多发事故案例,例如起重机械防脱钩失效、作业人员站在被吊物下方、叉车未熄火时驾驶员离开现场等,及时向相关作业人员开展事故警示教育,促进作业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节前同类事故发生。
4.切实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落实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一旦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及时做好应急救援。
来源:广东特种设备安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