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爱海银滩,电白三校椰林秀;共青河畔,清河绿道,华附再聚箜篌情。继上学期电白华附、春华学校、汉山学校三校高一年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后,4月27日,共同体高二年级4个学科组教师再次聚首华附,将该活动引向纵深。
语文学科以李贺《李凭箜篌引》这篇课文,搭建一个同课异构的平台,让三校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异构求新,教学创新。
三位老师的课,设计构思大胆,导学方法不同,课堂风格迥异,但学习目标一致,课堂效果突出,创新味道浓郁,将一首经典古诗教出了浓浓的新意。
华附学校周晓楠老师的课“浓”在机动灵活的课堂探究机制。学生6人一组,问题抽签,答题有奖,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互动活泼,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对诗人语言练字的艺术功底,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奇崛诡异的艺术风格深有领悟,学得意兴盎然。
汉山学校高玄老师的课“浓”在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2米身高的高老师,旁征博引经典文献,当堂背诵《聊斋自序》,有趣介绍诗人李贺。让学生知人论世,通文解意。课堂上对诗歌文本声情并茂的讲解,又让学生如坐春风,沉醉诗词情境,深受艺术熏陶。春华学校孙立峰老师的课“浓”在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的味道。孙老师课堂上激情四溢的朗诵,循循善诱的讲解,让学生学得细致扎实。
语文学科的评课环节,汉山学校杨燕莹老师、华附学校段海进老师对3节教研示范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区教研室谢春妍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设计匠心,讲解深度”,同时也提出了“课堂有生成,学生有收获,要在课堂中更多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希望。华附学校高中部副校长阮贵春提出了加强校际合作,通过交流实现多校共赢的观点。
与会老师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他们听课踊跃,发言积极,对教研活动充满兴趣,对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段海进主持该科活动,他先以“南海之滨,爱海银滩,电白三校椰林秀;共青河畔,清河绿道,华附再聚箜篌情”的对联开启了评课活动,再以“一曲箜篌引,悠悠古诗情”的对联总结了本次活动。
(供稿:电白华附郑雯月、段海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