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全国首家以空海救援为特色的综合三甲医院——深圳宝安空海救援医院项目行政后勤科研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预计今年9月底将实现所有塔楼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救治中心
深圳宝安空海救援医院项目位于飞机场北路与宝安大路交会处的东北侧,由深圳市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建设,华润(深圳)有限公司代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承建。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63.55米,规划病床800张。
项目以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主体医疗区、教学科研培训区为布局,以空海救援为特色,一方面重点发展急救医学、创伤医学、航空医学及航海医学,探索与香港、澳门联合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的新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另一方面,采用平战结合的模式运营,设置应急救援体系,包括急诊科、日间手术中心(含日间病房)、中心手术室以及ICU,合计总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构建国际一流的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其中,平时情况下,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保障宝安机场日常运行,空海救援医院作为综合医院服务于周边社区。急诊科约1.3万平方米作为医院的常规组成部分独立运行,设置15张抢救床、15张EICU以及 2间急诊手术室。
战时情况下,机场医疗急救中心和空海救援医院联合行动,启动45张抢救床、15张EICU、60张ICU、30张急诊病床、30张日间病床、10间日间手术室,15间中心手术室,可以达到200人重症患者的峰值救援需求。
提前9个月实现首栋主体结构封顶
该项目总工程师孟凡康表示,项目涉及医疗专项工程、精装修工程、幕墙工程、机电工程、土建工程等众多专业,施工管理难度大,先后推动解决苗木迁改、铁塔迁改、电力迁改、污水管线迁改、污染分区建设等问题。
“自进场以来面临诸多施工场地受限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污染问题,甚至因此一度无法开工。”孟凡康表示,项目管理团队同参建各方与外部单位多方协调讨论,决定采取分区支护、分区建设的方式解决项目停摆问题。针对污水管线迁改涉及周边复杂场地限制,项目又邀请多位专家针对污水管线施工迁改路径受阻问题,调整迁改路径,修改迁改设计方案,最终避开变电站、土地污染区、杂填土地质区域。
孟凡康说,项目全面发挥总承包管理能力,协调管理各专业施工,前期通过BIM建模,碰撞检查,提出图纸会审答疑500余条,为后续施工扫清障碍,确保施工质量一次成优。
“为保障施工进度,项目将全覆盖管理与重点监管双管齐下,就各专业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方案110余项,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并通过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信息化的安全管理举措,为项目安全管理保驾护航。”孟凡康说。
目前,该项目不仅提前了9个月实现了首栋主体结构封顶,还荣获2023年度上半年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奖。
【南方+记者】张玮
【通讯员】丁林 孟凡康 胡涛
【摄影】郑程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