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合唱团“心声”系列音乐会嘹亮回归

南方⁺ 记者

4月27日晚,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心声”系列音乐会回归,时隔四年再次唱响星海音乐厅。

当晚,多首原创新作惊喜首唱。清丽柔润的女声、明朗宽广的男声交织,将作曲家的新作中的所感所悟娓娓道来。

多位著名作曲家为“心声”量身作曲

一曲《爱无限》由全女声开场,为第6季音乐会拉开了序幕。

作曲家万宗磊以“爱”这一永恒主题,创作了这首流行曲风的合唱小品,描绘了对普世之爱真情无邪的向往和追求,与干净清透的女声合唱团相得益彰。

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苏严惠待全场安静,轻抬指尖,空灵的音乐流淌而出。“星星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小?星星起源于何处?宇宙是什么样?”女声抱着憧憬和幻想轻柔发问,音乐厅内的听众仿佛置身浩渺的星际。

这首同声合唱《星之幻象》套曲是作曲家潘行紫旻于2020年,应苏严惠委约而作。值得一提的是,全曲歌词由青年女诗人陈阳用英文写成。

“作曲家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纯熟的作曲技巧,书写对星空的幻想。”作曲家王泊人惊喜地表示:“这种音乐语言的表述方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听众,都能很容易地引发遐想与共鸣,也让这部作品更能走向国际舞台。”

作曲家夏炎彬合唱诗剧《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三首曲目,《寒风中闻雀声》《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混声合唱下,诠释了现代诗人戴望舒对祖国的无限柔情。

作曲家刘晓耕老师作为华师合唱团的老朋友,专门为这次“心声”第6季音乐会量身打造了一首极具民族风格的无伴奏合唱曲——《新编放马山歌》。当合唱团成员将串在手腕的彩球链往身上一系,顿显民族风情。简朴亲切的歌词,仿佛将现场拉到了西南高原的牧马生活中。

现场还演唱了曹冠玉、温雨川、王泊人、郑伊洋、技安等多位作曲家的作品,热烈的氛围就像一场合唱聚会。

歌以咏志,乐在于心

记者了解到,“心声”系列音乐会,创办于2015年,以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写给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的“心声”寄语而命名,取意于《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于心,唯乐不可以为伪”,强调好的音乐需要用心去感受,勉励合唱团要以音乐启迪人、培养人。

每年四月下旬,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都会在星海音乐厅举办“心声——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音乐会”,今年已是第六季。

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一直追求合唱艺术领域的多层次突破。2017年至2019年,围绕“心声”乐季音乐会,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合唱与指挥研讨会,积极推动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的创作、推广和传播。

合唱团艺术总监苏严惠教授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近年一直致力于促进“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备”“创新性与时代化并举”的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演绎,在不断提升合唱团专业水平的同时,坚持与全国一批优秀作曲家合作推广反映中国文化和现当代中国精神的合唱新品。每年的“心声”音乐会,是合唱团传递美、传递爱、传递力量的舞台,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台音乐会首唱原创合唱作品,华合已坚持了数年。”知名作曲家郭和初教授评价说:“这份坚持,既需要理想与胸怀、定力与付出,更需要扎实的功底和高级的审美,才能汇集众多作曲家的精品力作并充分表现其独具匠心的艺术内涵,十分难能可贵。”

28日上午,由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2023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创作研讨会召开。著名作曲家刘晓耕、曹冠玉、潘行紫旻、温雨川、王超、郑伊洋出席研讨会。

作曲家们真诚地与在场音乐学院师生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合唱作品创作理念的思考,共同探讨新时代合唱作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精神及思政教育、合唱美育如何结合等问题。学生互动热烈,现场洋溢着对中国合唱创作的饱满热情。

名片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

合唱团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广东省“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金奖冠军等国内专业合唱比赛奖项超60项,获希腊、西班牙、拉脱维亚、哥德堡等世界合唱比赛国际金奖近30项,曾连续5年在INTERKULTUR世界合唱年度排名中名列女声合唱组别前10名。

【南方+记者】王涵琦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牛攀 伍青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