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英烈权益案有哪些特征?最高法答南都:名誉荣誉侵权多发

南方都市报
+订阅

南都讯 2023年5月1日是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5周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集体采访,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五年来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涉及英烈权益保护案件往往社会公众关注度高,敏感度高,具体而言,在司法实践中要如何准确界定英烈权益的保护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从法律规定来看,英烈权益保护不但包括对已经逝去的英烈的人格权益保护,如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还包括对英烈遗属权益的保护、对英烈纪念设施的保护;从司法实践来看,这类案件多发在对英烈人格权的侵权领域,主要集中在名誉、荣誉侵权两类。

她提及最高法此前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杭州市互联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诉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犯雷锋姓名权民事公益诉讼案曾引发关注,对此,吴景丽介绍,该公司将雷锋姓名用于商业广告和营利宣传,将商业运作模式假“雷锋精神”之名推广,既曲解“雷锋精神”,与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相背离,构成对雷锋同志人格利益的侵害,侵犯雷锋姓名权,也伤害了承载于雷锋这个名字之上的人民的特定感情,损害公众利益。

吴景丽称,最高法曾多次发布典型案例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司法审判能力,过去5年,全国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司法手段捍卫英烈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办理的案件涉及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既有英烈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也有检察机关依法提起的公诉和公益诉讼。

她强调,在该类案件审理中,人民法院不仅依法惩治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维护烈属的人身财产权益,并依法惩治侵占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土地、设施,以及破坏、污损烈士纪念设施等违法行为。“涉英烈权益保护案件审理的程序要求严格,人民法院严守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依法裁判,从目前案件审判效果来看,服判息诉率高、主动履行率高。”

南都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