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徐跋骋抄袭被解聘,打碎的玻璃要粘回去难|善言斋

收藏在线
+订阅

善言斋

近日,针对青年艺术家徐跋骋涉嫌抄袭一事,中国美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出了重拳处理。据人民网消息,中国美院4月26日公开通报,该校成立了专门调查组依规对此事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组调查,经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认定,徐跋骋学术不端行为属实。为此,该校给予徐跋聘降低岗位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的处分,并决定与其终止聘用关系。

中国美院通报

2023年4月,环球时报等有关媒体报道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的教师徐跋骋近期被指大量抄袭国外艺术家的画作,尤其是艺术家Seana Gavin和Jim Kazanjian两人的作品。4月20日,英国艺术家Seana Gavin在网上公开发帖指称,徐跋骋剽窃了她的作品,相关作品售价达10万美元。而根据网友爆料称,徐跋骋在过去十年间,涉嫌大量抄袭国外小众艺术家的作品。

涉嫌抄袭作品对比

公开资料显示,徐跋骋1983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2013年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据今日美术馆原馆长高鹏介绍,“这位年轻的80后艺术家经过多年专业的系统造型训练和名师指导,研读众多的理论论述,也曾游学欧洲了解西方的艺术体系。”策展人杜曦云亦介绍称,徐跋骋持续关注不同媒介的多元表达,至今已创造出数量繁多的作品,品类包括绘画、影像、装置,作品体量或巨大或微小。

徐跋骋

笔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近10年来,徐跋骋经常参与国内外各种展览,且作品公开售价不菲,被网友称为当红青年艺术家。但涉嫌抄袭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徐跋骋的代理画廊迅速将他的作品隐藏或者下架。

作为徐跋骋供职单位,中国美院的反映也非常迅速。4月24日上午,中国美院即通过媒体声称,徐跋骋已停课接受调查,等调查结果出来后会对外发布通报。4月26日,中国美院正式发布通报,对徐跋骋进行了解聘。

事实上,徐跋骋并非第一位因为抄袭而受到媒体关注的当代艺术家。2019年3月,比利时画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指控叶永青抄袭,和以往单件作品引发的抄袭不同,叶永青被指控30年来持续不断抄袭希尔文作品。随后,针对网上反映叶永青个人相关作品涉嫌抄袭一事,四川美术学院发布相关声明展开调查。当年3月18日,叶永青在朋友圈发布一封公开信,否认“抄袭牟取暴利”,称这不是事实,还表示为了更顺利地处理该事件,后续事宜将由律师协助处理,并在文末附上了律师声明。

2021年1月,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冯峰在广州举办的“鸭兔元旦”展览,被网友发现部分作品和家喻户晓的“米菲兔”有着惊人相似。但冯峰本人并不承认这是“抄袭”。1月16日晚8时,冯峰在微博首度回应:“艺术创作是一种社会研究,一切我们熟悉的商业符号都属于公共知识和信息,都是艺术创作的词汇,也是研究的对象,研究它的路径,研究它是如何浸入我们的记忆。至于是否侵权?请大家相信法律。”2021年2月6日,Miffy米菲官方微信就“广美教授抄袭事件”做出回应称,“经友好协商,冯峰先生、樊林女士、学有缉熙与Mercis BV公司已经就著作权争议达成了一项和解方案,以友好的解决本次涉及《鸭兔元旦》作品的著作权争议。各方同意,在达成本次和解之后,各方不再就以上事项提出争议。”据悉,冯峰先生已经自愿将存在争议的作品交给了Mercis BV公司;学有缉熙也已经提前终止了原计划持续到3月份的展览;并且各方也已经同意永久停止在(不管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展览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争议作品。各方同意,发表本联合声明将意味着本次著作权争议已告完结,并且各方之后将不再就此发表任何进一步的声明。

除了上述艺术家以外,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黄勇、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陈琦、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樊雨等人的作品亦曾因为涉嫌抄袭受到媒体关注,但迄今为止,受到供职单位公开通报并作出解聘处分的仅徐跋骋一人,更多采取与当事人和解、息事宁人等方式处理。

对于上述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与其他艺术家署名作品高度相似或部分相似的作品,是否应该被认定为剽窃抄袭或学术不端,目前国内理论界仍存在较多争议。特别是在当代艺术圈,许多人更倾向于用“文化挪用”这个词来定义这种“创作行为”,不承认这是一种对他人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在艺术品商业市场上,类似的所谓“文化挪用”就更加常见,从而被一些刚出道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习以为常,譬如当前网络上比较红火的流量画家那小先、陈建周等人,均是以“文化挪用”以家并受到市场关注的年轻艺术工作者。笔者此前写过专文章对此类现象进行过评论(详见《善言斋|那些吃快餐上瘾的当代艺术“赶潮人” 》)。

回到冯峰、叶永青、徐跋骋等美院老师涉嫌抄袭的话题,笔者认为,即使不采取“文化挪用”这类有争议的办法,以这些老师职业才华,相信依然可以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从而得到同行和市场的认可。不管是借用还是挪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均不能当作经营个人艺术事业的长远之道和“看家本领”,特别是对于已经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来说,该上岸的时候还是得赶快上岸。否则,像徐跋骋这样一失足成千古恨,难免会给自己的艺术人生蒙上一些不必要的污点。

作为艺术名家,应该像珍惜自己的羽毛来爱惜自己的名声。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任何的解释和辩论都是空洞和徒劳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打碎的玻璃要粘回去是很困难的。

【南方+记者】冯善书(艺术投资评论专栏专家)

slogan

收藏在线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