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6月发布《东莞市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落地实施擘画蓝图,到2023年4月将发布《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和《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地图(第一版)》,东莞用三年时间扎实推进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
结合市情、校情、学情,以五大项目为抓手,东莞率先探索了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起“有管理机制、有师资队伍、有课程体系、有基地保障、有科学评价”的“五有”劳动教育体系,并在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劳动教育特色校等多项指标评比中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这张三年前绘制的蓝图愿景正逐渐落地,化作东莞劳动教育新样态。
为进一步集中展示东莞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并通过体验式的方式,让家长、师生深度感受东莞市劳动教育特色,体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道理,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4月29日上午,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与校外基地展示活动将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演。探访东莞劳动教育成果、体验特色劳动项目,一起邀上好友、带上孩子来青少年活动中心逛劳动“集市”吧~
劳动教育课程群落日益丰富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了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当前东莞已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纳入园区(镇街)政府履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
在课程建设方面,结合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依托东莞特有的智能制造业等特色资源,具有东莞特色“一核、两层、七维”劳动教育区域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在东莞各中小学校园中,也涌现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构建了“乐农”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石碣莞华小学创编“校园小主人——校园责任课程”“家庭小帮手——家园生活课程”“田园小农夫——田园耕作课程”“社会小义工—社会服务课程”“四小”校本劳动课程;南城阳光第四小学围绕新课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任务群,形成了“三大劳动实践区域”“六大课程群”“2+2”时段劳动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了“善劳”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值得一提,在今年2月底举办的2022年劳动教育年会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上,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会长、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表示,立足东莞劳动教育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要求,接下来将进一步利用东莞特有的智能制造业等特色资源,不断创设适合中小学生的工业生产劳动、创造生产劳动等课程,丰富学生劳动体验,建构更加科学、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群落。
机制有保障,师资基地日益壮大
课程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支撑,日益丰富的课程体系背后,是东莞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全方位构建劳动教育实施框架,初步建立了市、镇、校三级劳动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及教育教研体系。
与此同时,东莞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特色培育”的原则,不断拓展学生实践场域,加强基地建设;通过分层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探索长效培养路径,加强师资建设。
在师资力量方面,截至今年2月,全市中小学有专职劳动教师429人,有效覆盖占比74.2%,各镇街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覆盖率100%,其中设有专职劳动教研员镇街20个,占比61%。同时。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师、管理人员培训,共培训210余人,夯实全市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层师资力量。
在基地打造方面,东莞不断优化创新劳动教育资源配置,释放供给新活力。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利用校内生物园、技术实践室、创客实验室等相关场所,建设校本特色劳动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主动挖掘村社、农场、场馆、企业等学校周边资源,共育一批深度合作式劳动实践基地。目前,东莞已认定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内)101个,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认定27家单位为市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初步认定其他校外劳动教育基地30个。
为发挥特色学校辐射引领,推动劳动教育品牌发展,东莞还培育了一批劳动教育特色镇街、特色学校,切实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当前东莞共有大朗镇鸣凤小学、市第七高级中学等11间学校入选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遴选第一批市劳动教育特色镇街、特色学校,其中厚街镇等5个镇街被评为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镇街,东莞市建设小学等53所学校被评为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持续探索劳育特色化评价改革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音频,都清晰地记录着同学们的劳动项目学习过程,学生、老师、家长随手都能进行线上评价。在莞城步步高小学智能管理系统“V校”上,一片专门开辟的劳动评价空间,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优质资源,实现了劳动项目学习全场景、全过程数据采集,并通过人工智能的反馈图谱,做到精准分析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从而使评价实效得以增强。
这是《莞城步步高小学:指向素养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新样态》案例展示的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评价的具体实践。据介绍,为打破劳动评价片面化、简单化、单一化等现状,莞城步步高小学积极探索指向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评价,从顶层设计入手,形成了“四维评价导向,三段评价过程、四端评价主体”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新样态。
就在去年,该案例入选了广东省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同时入选的还有《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以“一体多元”为学生劳动素养赋能》案例。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保证。践行评价育人改革,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建设,东莞将评价改革下沉至各中小学校,鼓励以校本化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育人的校本化表达。
数据显示,以专项课题为切入推动劳动教育全过程实施,东莞共组织评选立项63项市级课题、25项省级课题。
针对劳动教育特色化评价改革,东莞还开展了“基础教育改革攻坚揭榜活动”不断细化评价改革的区域化实践样本。其中万江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石碣镇教育管理中心、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市汽车技术学校五个单位中榜。
【撰文】毛敏 黄婷
【设计】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