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首次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通过领导点题、科室约题、镇街荐题、学校报题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市镇校三级力量揭榜挂帅,攻坚克难,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破解一批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经验,挖掘推广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东莞教育改革攻坚系列报道,总结、剖析优秀项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用改革的力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会给传统教育带来怎样的变革?瞄准亲子教育改革热点,莞城街道以莞城中心小学为攻坚主力,打造了全科“互联网+教育亲子云课堂”,开发上百个独具特色的亲子云课程,有效引导学生及家长借助优质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探索基于在线课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统筹推进资源开发
强调综合能力发展
一个家校社共育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配合、多个主体的参与。对此,莞城中心小学成立校级“亲子云课程”开发小组,由校长、行政、德育组成员、科研骨干、班主任组成研究团队,实行层级管理,明确成员的分工和职责,保障研究有序有效推进。还特别组建了一个实施团队落实各项工作开展,其中包括教师课堂组、沟通课堂组、时节课堂组等,各小组分工明确,针对常见的“亲子微问题”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出一系列亲子云课堂,为新时代的亲子教育赋能提质。
在实施过程中,以“教育是面向人的发展”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培养,项目推送了“沟通课堂”“时节课堂”和“教师课堂”等类资源,均聚焦家校社交与协同的重点痛点难点。“沟通课堂”以亲子情感沟通为主,课堂对象为家长;“时节课堂”主要以每月的节点文化为切入口,课堂对象为学生;“教师课堂”主要以家校沟通方法为主,课堂对象为老师。
项目的内容设计思路主要为突显能力、突出中心。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经过反复的研究,全面挖掘身边的亲子微问题和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系列问题,项目组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解决的思维方式进行脚本设计、视频制作、材料形成的研究工作,同步进行阶段小结、论文案例撰写,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课程,以一个个微小的主题,切合不同人群需求特点,开发出适合家长、学生、老师的系列成长课程,使三方共赢。
三大学堂三位一体
推动家校社共同成长
基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项目组设计了教师讲堂、家长学堂、宝贝课堂三大学堂,赋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为亲子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其中,“悦研究”教师讲堂注重提高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其要求教师发现有代表性的小问题,进行梳理、寻找突破点、编写脚本,制成云课程。这使得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变成了生产者,在参与开发制作云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育人过程和育人效果,对云课程出现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悦成长”家长课堂则致力于打造协同参与的“互联网+家校合作”亲子云课堂。莞城街道不断提质优化“互联网+”时代形式,从单一的语言沟通拓展为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元方式,如“幼小”衔接系列,学校根据孩子需要与工作室的家庭教育讲师共同设定衔接课程,在互联网上为家长开讲座,为孩子们制作衔接云课程,让亲子提前熟悉小学的课堂模式,做好开学准备。
“悦成长”宝贝学堂把“大而全”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碎片化、情景化的重组整合,设计与制作成基于某个教学目标的简短、完整的“云课”,学生只需要花费简短的时间学习重难点,并在实践中形成技能,解决了传统教育枯燥、单一、不具有说服力的问题。不仅如此,课堂中的“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课后实践—>反馈评价”等学习步骤,让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课程,打破了流水线式传统教育模式,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让学习者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人。
整合课程精华资源
赋能区域共享成长
项目组不仅首创成长系列课程遵循,还根据适度性和系统性原则,撰写案例与反思并编辑成册,每一个课例有微案例、微思考、微目标、微设计等内容,扫描二维码还可以参考借鉴素材,形成“一码一素材”的特色,具有可读性强、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实操性强的特点。
在“亲子云课堂”课程研究过程中,项目组结合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多方面的资源,深挖各个学科要点,再综合多学科知识内容,借助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扩大实验研究范围,打破基础教育的空间限制,产生辐射效应。
例如,莞城和阳小学借鉴课题的实践经验,采取五步建设课程图谱,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把孩子当中草药养”的家庭教育课程;莞城建设小学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原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立美”家校课程开发;莞城运河小学则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上善”亲子教育课程……上百个的微素材的开发与运用已经在全市铺开,亲子云课程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学校亲子教育的成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积极构筑亲子云课程教育平台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项目的开发与应用还得到了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通过举办的微素材征集与评比活动,全市教师开发的云课程正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库,亲子云课程教育平台形成了数字化成果共享的成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
打开南方+,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