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增城区积极开展增江大刺鳅保护工作,以建设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要抓手,开展大刺鳅人工繁育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效增加物种数量,助力发展增城本土特色养殖品种,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增城区渔业产业发展水平。
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国家农业部根据《渔业法》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要求,于2008年12月建立的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总面积438.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30.3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08.4公顷。保护区位于增城区增江上游段,核心区位于蒙花布至黄塘河段,实验区位于核心区向上、下游分别延伸至黄屋和西园河段,保护对象为光倒刺鲃、大刺鳅,栖息地的其它物种等。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保护区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树立保护区范围界桩和宣传牌 做好保护科普宣传
据介绍,2019年,增城区树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界桩,明晰保护区具体的分布地理位置。同时树立相关宣传标识牌34个,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增强群众对保护区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此外,通过农业科普活动等形式向群众进行保护大刺鳅生态发展的宣传,呼吁群众共同保护增城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维护优质鱼类的生长环境,并争取群众支持,增强群众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加强巡查执法工作
为保护区水生资源不受破坏,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加大保护区内巡查执法力度,编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执法巡查工作规范》,规范巡查内容、规定巡查频次及明确对违法犯罪的处置原则。2020年至今,增城区范围内共查处涉渔非法捕捞行为55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宗),查获涉渔“三无”船舶98艘、电鱼工具27套。通过强有力的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维护了保护区水生资源不受破坏。此外,设立群众举报投诉热线。在保护区内显眼处竖立宣传牌,并公开咨询电话与举报热线,带动群众投入到保护工作中,致力遏制破坏渔业生态环境的行为。
做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增殖放流
近年来,增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广州市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每年两次对增城区重要江河及保护区水质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水质变化,保障江河生态稳定性。同时,每年定期开展人工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稳定增城区江河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促进增城区江河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培育增江大刺鳅
增江大刺鳅肉质鲜美,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野生大刺鳅资源急剧减少。为此,增城区于2021年建设“增江大刺鳅繁育养殖基地”,依托广州市河盛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建设主体,在小楼镇八仙湖流转250亩池塘建设增江大刺鳅繁育养殖基地,主要开展增江大刺鳅的保种育种及人工养殖和繁育工作。
与此同时,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增江大刺鳅种质资源调查,掌握大刺鳅资源状况,解决基地种苗质量退化问题,以及申报“增江大刺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增江大刺鳅本土特色。同时,运用保护区补偿款,通过建设保护区在线视频监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宣传走廊及放置人工鱼巢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
接下来,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促进增城区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增江大刺鳅“土特产”品牌建设,促进增城区渔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汤芷欣 实习记者廖萦轩 通讯员农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