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一响,就得立马出警,任何时候都是!”
“24小时驻勤,我们每天都有训练。”
“夏季,早上5点50分就要起床出早操。”
“5公里负重,爬10楼,体能训练的强度是比较大的。”
……
这是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的工作日常。近日,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消防员集合。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汗流血不流泪。”李杰飞是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康安路特勤站站长。工作12年,他一直在基层一线,参加过多个重大救援任务。李杰飞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起发生在2012年石岐白水井居民楼的火灾。接到报警,他和队友们迅速赶到现场。大厅的大火,堵住了群众逃生的路线。
“快救人,里面有一家5口被困!”报警人的一声呼喊,李杰飞和队友们第一时间展开救援。顶着浓浓黑烟,滚滚大火,他们逐个房间搜索,在卫生间门口听到了呼救声。消防员们及时把门破开,救出了困在里面的一家5口人。“我第一时间把那个四五岁的小孩抱出外面,那时孩子的鼻孔附近都有烟熏的痕迹。”李杰飞还救出了孩子的父亲。他脸上的表皮已被烧伤,但第一时间问的却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安全。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这是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次救援。”李杰飞表示:“每一次救援成功,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干这份职业,我真正保护了群众,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晚上睡觉,警笛声一响,就得马上出警,争分夺秒,收拾装备时一着急偶尔会摔倒。吃饭的时候也是如此,只能等救援结束再随便吃点东西应付一下。” 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三乡站指导员贺兵已工作12年。“我们从事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他说,自己能和队友第一时间把群众从各种事故中解救出来,那一刻他感觉十分自豪。
出车准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黄圃站站长助理孙立海是支队任职时间最长的老队员,1998年入职至今已有25个年头,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消防员。由于24小时驻勤,他自认家庭和工作没法兼顾。以前,孙立海的妻子怀孕时,他没办法陪同产检。越是重大节假日,他们的安保任务越重,陪伴家人的时间就越少。所幸家人对他的工作予以支持。他的孩子现在会向同学们骄傲地说:“我的爸爸是消防员。”
在一次住宅区着火的救援行动中,为搜救困在天台的群众,孙立海和队友们拆门破锁。由于拆门耗费时间长,他背上的氧气瓶已经响起了报警声,快要没氧了。所幸最终大家及时救出被困群众,安全撤离。
“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越发理解,这是我们努力做好工作的最大的动力。”孙立海说,作为消防救援人员,自己第一时间想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出车。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现有1400多人,下辖16个大队、38个站,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改革转制以来,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定位,救援的职能大幅拓展、接处警量大量增加,天天救援、时时灭火、刻刻防范已成为这支队伍工作生活的常态。
消防员集合。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书记赵进介绍,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坚持24小时驻勤备战,枕戈待旦,闻警即动,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随时都在执勤和战斗。去年全年支队接处警近万次,营救疏散群众近千人,抢救保护财产2.7亿元,圆满处置了小榄永宁“8·26”薄膜制品厂火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成功驰援了清远“6·13”特大洪涝灾害等省内重大救援。
支队精准施策防风险,全面构建责任、依法、重点、基础、全民、科技“六大防控体系”,创新“消防+”“消防副校长”“消防平安钟”“消防员叔叔来敲门”等工作机制,全面防范化解火灾风险,推出“一网通、零跑动”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支队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二等功。
消防员演练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全市消防救援指战员随时处于执勤战备的良好状态,随时逆向而行、赴汤蹈火。” 赵进表示:“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这一殊荣,是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更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倍感荣幸、倍受鼓舞。下一步,我们更会把这份殊荣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新动力,着力推动消防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不断提升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为护航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加倍努力!”
【南方+记者】 廖冰莹
【摄影】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