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人论坛——现实的回归和想象的突围”于4月26日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独立纪录片导演董雪莹,演员黄尧,导演、编剧牛小雨,导演、编剧、作家邵艺辉,导演、编剧温仕培,编剧杨治学,导演、编剧张大磊,导演、编剧周子阳等青年电影人在论坛上分享了个人的创作经验,通过坦诚对谈,探讨创新表达的可能性,探索现实与想象的边界。
董雪莹认为,“回归现实”是需要纪录片的。纪录片拥有更加鲜活的真实感。虽然纪录片也会有拍摄计划,但很多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为影片内容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带来更加生动的真实故事。
参演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的青年演员黄尧相信,真实的能量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作为演员,她会尽可能多地从生活中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更好地完成对角色的诠释。“先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越早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就越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然后才能打开自己,去接纳各种各样的角色。”
牛小雨则认为,人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有关心他人的能力。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把电影拍给自己看”到“把电影拍给大家看”的心路转变。对于下一阶段的计划,牛小雨提到自己会持续把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分享给大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邵艺辉认为,银幕上的真实是创造出来的“真实的感觉”。她鼓励年轻人找到自己最有感觉、最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训练自己编写的能力,从而去抵达不同题材的真实感和现实性。同时,邵艺辉还提到了文学创作对于电影创作的帮助。她认为,一位好的导演一定会有文本能力,一位好的编剧也一定会有导演思维,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在拍摄《热带往事》时,温仕培导演采用了抽象性的叙事方式,试图保留观众与故事情节的距离,从而打造一部“电影寓言”。对于下一部作品的规划,温仕培表示电影选题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他希望能够拍摄既是自己感兴趣的,又能被社会所需要的题材。“灵感是亲历经验的累加,只有通过真正的调研和体验,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创作者。”
在探讨科幻影片的创作经验时,青年编剧杨治学表示,“想象的突围”需要基于现实中各部门的需求和科学界已有的发现,对现实的回归是不可缺少的。在《流浪地球》创作过程中,他更加意识到,科幻电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良性的合作,只有在综合考虑摄影、美术等各个部门的意见之后,最终才能实现“想象的突围”,这也是工业化生产体系为科幻电影的生产所带来的经验。
张大磊则表示,一部分作者在创作中始终在写自己,即便身份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在试图找到里面的自己。在《八月》里,张大磊看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自己的样子”。张大磊表示技巧是在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但真正打动他的却是最真实、自然的影像。
关于给大学生电影人的建议,青年导演周子阳真诚地表示,希望青年影人能够在生活中去寻找和抓住那些自己感觉最热烈、热情的感受,并顺着这些强烈的感受勇敢地去实践。
【南方+记者】张思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