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岭核电站航拍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开年以来,南粤各地在高质量发展号角引领下,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位于惠州惠东沿海的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现场,深入探访了核电建设者工作。
中建二局核电分公司副总经理、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经理赵志海表示,太平岭核电是我国首批“华龙一号”融合示范基地,由中国广核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200亿元,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核电融合技术,在联合党委的领导下,惠州核电确立了高质量建设“国家优质工程、国际标杆工程、生态示范工程”的目标,建成后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能源。这个五一,数千核电建设者仍将加班加点,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建成。
太平岭核电站2号核岛建设现场
深山南海边,建工立业时。工程前进的每一小步背后,是一个个建设者们奋斗不息的身影。今天,让我们为他们致敬,以下是这群建设者的故事……
严格的核级焊工指导者
“我要安全,我不违章,我要质量,我不返工。”在中建二局太平岭核电项目钢结构队碳钢车间早班会上,车间负责人许争光照常安排着当天的工作,交代着当天的作业风险以及注意事项,随即便匆匆走向建工现场。
许争光参加焊接工作已有13年,在中国核电这个行业里,他早已习惯了从早上7点起持续到晚上9点的高强度工作。一路上他苦练焊接技艺,在焊花和汗水中不断成长,焊接技术炉火纯青。
和普通的焊工不同,核级焊工焊出来的东西需要先进行射线拍片,再将射线底片拿到实验室进行检验,焊缝才算合格。许争光介绍道,工作的第一时间用肉眼看焊缝的外观成型,对着焊点测量,一定要保持精准,肉眼不能把控的就只能送入焊缝检验室,用仪器设备,做RT、VT 拍片。
38℃烈日炎炎下作业,已是工作常态。许争光回忆起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工作的时光,一上午就要消耗三桶水,焊接时前面的衣服被汗水浸得湿透,而后面的衣服早已干到脱皮。
在学徒时期,烫的最严重时,焊渣掉下来,眼睛都无法睁开。他坚持着做完每一个焊接,而焊接也成了他生命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许我一笔墨,绘你青城颜。”平日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一样地焊接鱼鳞纹、悍马等小创意。
从一名焊工学徒成长为了经验丰富的核级焊接师傅,他开始教导新的学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认为,现在很多工人比较年轻,有的时候天气炎热,工作压力比较大,心情就会比较浮躁。但焊接最重要的是心态和心细,不能自暴自弃。
许争光
作为一名焊缝检验师,许争光的主要职责是指导,不能自己上手。但在他的监督下,工人的效率很快地提升了。“拿焊刀焊枪,我会告诉他们用怎样的角度,电流电压匹配、走的速度是多少、怎么去操作工具,”焊完后如果达不到标准后,许争光会让工人继续在工间练习,练好后才能继续作业。焊接不容有失。角焊缝焊接1米只需要一个小时,但如果出现一个小失误就要花费甚至一两天的时间去弥补。
追求完美的“90”后硬核冠军
打磨、焊接,看似简单的两个动作,往往一蹲下来焊接就是一整天,从2020年加入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以来,田云龙全程参与了太平岭核电站1、2号核岛筒体钢衬里、穹顶、水池的焊接工作。
自2007年从事焊接工作以来,田云龙一直在追逐焊接技艺的“完美”境界,在中建电力龙川核电基地管理中心首届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工(建筑领域)决赛中,32岁的田云龙从24省市7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不凡的成绩位居榜首。经过不断打磨与精进,他已成为建设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实力焊将。
“他焊完之后自己看到焊缝成型,两条融合线自己不满意,会重新焊一块。”在教练和同事的眼里,田云龙对待自己的“作品”十分严苛。“啥时候两条流程线高低差都在0.2毫米之内,达到满意程度了就证明这项技术练到位了,他自己满意了才进行下一项。自己都不满意的话,他会把这一项焊接方法持续练下去,变成他满意为止。”
田云龙
“核电站”的焊接标准要求焊缝质量不容有丝毫瑕疵,这对于焊工的技艺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田云龙始终保持着99%以上的焊接质量合格率,不仅如此,他还先后学习了拼板自动焊、波浪板自动焊、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并考取了压力容器证、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级证等多项资格证。
摘得桂冠的背后离不开田云龙精益求精的精神。早在2022年8月始为竞赛做准备以来,田云龙每日主动要求加班加点训练自己的短板——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药心焊药6G45度管和2G垂直管两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田云龙始终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辛苦,但对于日夜努力和付出的汗水他并不感到后悔。他坦言,“我喜欢学习知识,提升自己。”也因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他的焊接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这不仅是一名普通焊工的成长历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践行。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焊接艺术品,为“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勇于拼搏,追求卓越。
执着的建筑“体检医生”
从事焊接和无损检测行业已有14年,他始终坚守在保障核电安全的第一线,其间参与了多个项目,如焊口检测、底片评定、工艺管线、钻井平台等,而在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累计复评中,他更是参与了石油输油气管道3万道的检测。
他就是从事检测的李永贵,作为一名无损检测专家,默默地为保障核电项目的质量、安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李永贵的工作内容是在金属实验室核电项目做“体检”,即核电项目施工底片评定。他在金属实验室核电项目中通过对焊缝的质量评估,保证核电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李永贵
无损检测测的是什么?李永贵解释道,核电土建项目主要是做防止泄漏的壳,内部是一节一节的钢板拼接焊接成型的,因此需要保证焊缝的质量。随着仪器的检测水平检测能力在提高,焊接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种特种设备的验收标准十分严格,如最小的圆形缺陷从以前允许三个1毫米到如今最小只允许0.5毫米以下。
在检验工作中,李永贵负责直径45米、高度-8.2米—58.9米的壳体进行检验,需要贴6毫米的钢板,每天需要拍摄100多张底片,多则要拍200张。他必须对每个焊接节点进行严格控制,并及时诊断结果。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返修,返修的机会仅有两次,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检测都需要严谨对待,每一次防患于未然的返修都相当于为项目降低成本。
“核电安全和意识密不可分”,李永贵表示,他始终坚守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保障核电安全而不懈努力。他强调,“生产和质检一定会有矛盾,但生产是干出来,质量是检出来,安全是底线。”
李永贵的工作不仅要求他具备高超的技术和检测水平,还需要极高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态度。在核电项目中,每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引起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他要严格控制节点和及时诊断结果。
在核电项目中,无损检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甚至可能遭遇生命危险。但正是因为这份责任和使命感,李永贵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在一线,承担着检测质量的重任,以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用专业和执着捍卫核电安全。
雷厉风行的起重者
如何为核电项目起重工作保驾护航,成了黄云霞自2011年进入中建系统工作以来,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现年53岁的黄云霞,先后在阳江核电站、太平岭核电站从事起重指挥工作,成了核电建设的重要建设者和见证者。
黄云霞
在核电项目起重工作中,钢衬里吊装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黄云霞作为项目少数的女性起重指挥之一,在起重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真正发挥了“顶起半边天”的关键作用。为了确保钢衬里吊装过程中没有任何差错,黄云霞利用空闲时间开始了从头学习,钢衬里吊装技术方案、每一级风力对吊装作用力的影响、光线视线的影响等方面。她的学习精神和职业精神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赞扬。
在黄云霞的带领下,项目完成了200多块钢衬里的吊装任务,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丝差错。她还在项目重大工程节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助推太平岭核电项目1号核岛顺利“加冕”,并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自愿协助核酸检测,为项目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在核电项目建设中,保障安全至关重要。作为起重指挥员,黄云霞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她不仅要熟练掌握起重技术,还要对每一个细节保持高度警惕,确保每一个操作都能够达到最高标准。黄云霞在核电项目起重工作中,不仅保障了自身安全,也为项目建设安全保驾护航,为核电项目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核电建设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我会一直坚守岗位,为祖国的能源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黄云霞说道。
守卫安全的传承者
每天早上五点半,熊伟就和同事赶到了工地。岭南大地的夏季炎热而潮湿,他们要赶在气温升起来之前尽可能多干一点,十点多太阳大了再进行修整。
进入核电项目15年来,熊伟从一名木工开始做起,目前已成长为中建二局太平岭核电项目王家学班组现场负责人。在太平岭核电项目施工现场,班组成员正在脚手架上进行施工,每挪动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移动安全扣。这样的安全意识在民用建筑领域是少有的。
熊伟
“我们和其他民建不一样,安全和质量使我们首抓的任务。”熊伟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核电建设每一个通道或楼梯,都会建一个防护设施,“民建可能确保楼梯能用就行,有的穿着拖鞋都能进入施工现场,我们要确保安全。”
在安全文化的影响和管理部门的重视下,安全意识已经渗透到太平岭核电项目的每一个角落。截至4月27日14时,太平岭核电项目已累计完成安全生产3661万工时。
熊伟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核电项目施工现场前,老师傅在施工安全方面对他的叮嘱。经过红沿河核电、防城港核电项目的历练,如今成长为一名核电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者的熊伟,感到了肩上越来越大的责任,“要努力把核电施工安全文化传承下去,确保核电项目安全和大家的人身安全。”
核电安全的打基础者
今年刚34岁的舒金玉头发白了一半。2018年开始,舒金玉逐步从一名钢结构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管理者。
舒金玉
2012年大学一毕业,学习工程力学的舒金玉就进入中建二局从事钢结构工作。进入核电项目后,舒金玉的技术得到了更好的成长,“其他建设项目以劳务工人为主,核电项目有很多高水平的技术工作,例如铆工、核级焊工等。”
穹顶是核电站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保证反应堆厂房完整性和密封性,实现固有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的安全则是确保穹顶安全的基础。太平岭核电项目华龙1号2号机组核岛穹顶吊装前,舒金玉和同事们夜以继日,最终确保了两个核岛吊装顺利完成。
如今,成长为管理者的舒金玉希望,持续为中国的核电事业添砖加瓦,继续成长,继续奋进,“为中国核电建设事业培养更多后续人才。”
【南方+记者】徐勉 贺达源
【通讯员】韦成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