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这九字警句对大多数驾驶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当真正发生事故时,仍有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4月4日中午,广连高速上飘着蒙蒙细雨,湿滑的路面+粗心大意的司机,一个操作不当,一辆白色轿车发生打滑与道路中间护栏轻微碰撞后,横停在快车道上。
该车驾驶人在安全带的保护下并未受伤,但令人惊讶的是,该驾驶人在下车看了看情况后,又坐回了车上。
车辆在还能行驶的情况下,没有靠边;人员在还能走动的情况下,没有撤离,没有采取警示措施,甚至还没有拨打电话报警,这位驾驶人的每一项错误操作都踩在了事故的“雷点”上。期间不断有过往车辆进行紧急避让,险象环生。
果不其然,没过一会,一辆在快车道行驶的银色轿车快速驶来,当银色轿车司机发现停留在快车道上的车辆后,马上采取了紧急刹车,但已经来不及了,最终两车发生了碰撞,所幸的是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千万不要在公路上逗留,有的驾驶人对“二次事故”掉以轻心,导致下面的悲剧发生。
2022年10月5日5时33分许,韦某驾驶桂M号牌小车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时,车头右侧与宁A号牌重型半挂牵引车车尾左侧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此后,一辆由许某驾驶的粤A号牌轻型厢式货车行驶至上述事故发生路段,车头与桂M号牌小车车尾右侧发生碰撞,导致小车驾驶人韦某倒地遭碾压后,再与道路左侧护栏及路灯杆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及道路设施部分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小车驾驶人韦某受伤,经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警方初步调查,在第一起事故中,韦某因未注意观察前方道路情况,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是导致第一起事故的原因;在第二起事故中,许某驾车未注意前方道路情况,是导致第二次事故的一方面原因。小车驾驶人韦某发生事故后,停留在行车道内未迅速转移到应急车道,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警告标志,是导致第二起事故的另一方面原因。
“二次事故猛于虎”,因为二次事故相比第一次事故的伤害更大,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也更加严重。
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九字警句应该如何正确操作呢?下面来为大家科普。
遇事故,第一步:车靠边
当发生事故或车辆故障时,要第一时间打开双闪灯!若人员无受伤或受伤轻微且车辆还能移动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将车移动至右侧应急车道,在车辆后方正确放置三角警示牌,提醒后方来车注意安全。
遇事故摆放三角警示牌,但是在摆放时要格外注意自身安全。
首先,取出三角警示牌并完全打开。
其次,将三角警示牌的反光面对向来车方向放在身前,让其他车辆便于观察到自己。
然后,沿着应急车道或者护栏外,向来车方向走(车后方150米处),到指定位置后观察来车方向车辆情况,确保安全迅速放置三角警示牌。
最后,放置后赶紧撤离到安全区域。取回三角牌的步骤也是如此。
应急车道是车辆遇紧急情况时,可将车辆靠边使用。除此之外,高速上还有一个避险地方,那就是紧急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紧急情况下规避危险的应急车道,专门用于失控车辆释放动能、物理减速和辅助安全停车。
避险车道地面的砂石,可让车轮陷入后增大摩擦力,减缓车速,使车辆停下。
如果车辆制动出现失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车辆及时驶入避险车道,让失控的车辆及时停下。
遇事故,第二步:人撤离
高速上的二次事故常常发生在人员未撤离的情况,在高速上随意走动,或者下车检查车况的过程,被后方车辆追尾撞伤。
高速上车流量大,车速快;一旦遇到事故,在高速上逗留,下车长时间检查车况的行为都会很危险。
遇事故,人撤离到安全区域应该成为安全意识:将车辆妥善安置后,应立即将车上人员撤离到高速护栏外等安全地带,远离事故现场。千万不要在现场逗留,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二次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遇事故,第三步:即报警
做好以上两点后,应立即拨打电话报警。但是不少司机在紧急慌乱的情况下,无法提供有效信息,因此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如何正确报警,也是驾驶人的一项必学技能。
“即报警”如何正确操作?
1. 这样拨打122
突发事故时,拨通122报警电话后,应将信息准确传达给接线员,包括:
当前所处的具体地点、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事故基本情况、是否有人员受伤、车牌号码、联系方式等。
2. 这样描述地点
地点在报警信息中极其重要,准确描述事故地点,有利于交警及时赶往现场。
驾驶人可以根据设置在公路右侧或中间的公里牌和百米牌进行定位。
3. 这样描述事故情况
确定事故地点后,报警者还需要沉着冷静,提供人员伤亡情况及车辆损坏程度的信息。车辆能否驶离现场、是否需要清障车等,对交管部门处理事故现场都很有帮助。
交警提醒
开车时守法知规,安全驾驶,遇事故时沉着冷静,正确处理。牢记并正确操作: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人员应快速撤离现场再协商处理,千万不要站在马路中间,以免受到“二次事故”伤害。
来源:清远交警、广东交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