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片《饥渴游戏》是一部极具迷惑性的电影。它既让人感叹制作之精良,场景之考究,但看罢又总有种混乱和缺憾感,你甚至会怀疑:它到底有没有将故事说清楚?
电影制作的精良是指,它并非是泰国本土出资的小成本电影,而是奈飞的豪横手笔。导演西蒂斯里·蒙哥西里虽资历不深,但两部《禁忌女孩》珠玉在前,自然会引起不少影迷的兴趣。
而女主角茱蒂蒙·琼查容苏因,以《天才枪手》拿到泰国本土的金天鹅奖,声名鹊起。此后,更有《失眠社群系列之不眠之夜》《就爱断舍离》等作品问世,让茱蒂蒙在泰国新一代女星中成功破圈。
台前幕后的闪亮阵容,电影里的奢华宴会,以及影片所聚焦的美食话题,让《饥渴游戏》的卖相自然不差。
但怪异的混乱和缺憾感,同样弥漫其中。
它想要通过两位顶级主厨的经历,折射泰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以及人性在盛名之下的扭曲变异,却受制于叙事短板,最终只捧上了一碗夹生饭,让观众难以下咽。
这两位主厨,便是茱蒂蒙饰演的阿依,和诺帕奇·贾亚纳玛饰演的保罗。
影片一开场,便是一段繁忙但井然有序的后厨戏份,夹杂其中的,是主厨保罗在镜前打理面容的桥段,一丝不苟,极富仪式感。
等他走出卫生间,副厨及下手立马列队,战战兢兢地等候保罗检阅。紧接着,画面一转,来到一处豪华的上流别墅,保罗施展着精湛厨艺,让那些高端食客们大为折服。
开场这一段并没有太多对白和介绍,但保罗的形象跃然于画面之上:严肃,考究,专业和傲慢。
这一人设让人想到《爆裂鼓手》里的弗莱彻老师。但稍微不同的是,弗莱彻是“脏话与暴戾齐飞,魅力共邪性一色”,而保罗展现的更多是冰冷无情。在他和一众上层名流的合影中,保罗从不流露半点笑意。
而女主角阿依在刚出场时,尚且在自家的河粉店掌勺,整日埋头于烟熏火燎的灶台。由于家境贫困,父亲身体抱恙,小妹正在读书,为了撑起这个家,阿依担起了重任。
某次偶然间,保罗的手下托恩吃到阿依炒的河粉,便不动声色地向后者递出名片,邀请阿依在翌日早上到保罗的餐馆面试。
通过一场看似简单的炒饭比赛,保罗在阿依和另一位专业厨师中选择了前者,原因在于,阿依虽然走的是野路子,从未受过专业的烹饪训练,但她对火候的拿捏极有天赋。
于是乎,阿依在保罗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顶级大厨。
在其过程中,影片通过保罗和阿依两人的几次烹饪经历,展现了泰国社会的参差变化,由此将美食和权力、厨艺和名望纠缠在一起,反思两者之间的互佐关系。
影片前半段,通过各种手法来塑造保罗神乎其神的厨艺。
对于食物摆盘的极致讲究,对食客心态的细腻拿捏,对食谱菜单的微妙安排,都以或正面或侧面的手法,让这位备受上流阶层青睐的大厨,绽放出神秘而诱人的光芒。这也是为什么阿依死乞白赖,吃尽苦头也要追随他的缘故。
但等到影片后半段,保罗的这种“食神”光芒渐渐消散。
为了救场,保罗用泡面佐料调制底汤;为了满足食客的猎奇心态,将濒危鸟类作为食材。当然,更令人咋舌的桥段,出现在影片高潮,阿依和保罗进行厨艺大比拼的回合赛中。
只见阿依用精品菜肴引来食客,而保罗用夸张的火烧整牛引人瞩目;阿依用炒河粉拨动食客的思乡心弦,可保罗只消一碗泡面佐料汤,就能令食客称赞不已。
此时,美食和烹饪技艺无关,它只和名头挂钩。就像保罗所说的那样:你永远赢不了信念,他们(食客)信任我,所以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相似的理念,在阿依和厨艺同样精湛的托恩之间依然存在。美食企业家之所以看中阿依,为她开餐馆,而对托恩不屑一顾,原因便在于阿依身上拥有更亮眼的“卖点”,而托恩只是一个厨师。
影片通过保罗讲述的“鱼子酱”往事,深刻揭示了这一秘密。当他儿时随母亲在大户人家打工时,对后者吃的鱼子酱艳羡不已,可真当他吃到鱼子酱后,才发现,这种昂贵的食材并不美味。
富人对食物的考量,不再是美味与否,而是食物本身的稀缺性、概念性和声名效应。
美食,成为上流阶层标榜权力和地位的附属物之一。
混迹于上流阶层的大厨,起初或许是因厨艺精湛被认可,但他若想成为权贵们的宠儿,只有让自己成为“食欲”本身才行。如同先锋艺术,得靠宣传、故作高深才能趾高气昂,睥睨众生。
《饥渴游戏》想要批判的,和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方形》如出一辙,本质上都是对上流阶层的虚伪矫饰、冷漠自私进行反思。
但问题在于,《饥渴游戏》并不只是聚焦于这一点,它还讲述了一个出身下层的女孩,如何执着奋斗,如何丢失本性,又如何寻回本心的励志故事。
而在对保罗和阿依这对师徒关系的塑造中,本片又几乎照搬《爆裂鼓手》的叙事结构,甚至是氛围营造。
保罗让阿依切和牛片,并用大火炒出最佳口感的和牛,与《爆裂鼓手》里,弗莱彻让安德鲁敲打出符合节奏的鼓点,都是以残酷虐待式的教学手法进行排练。
但问题在于,《爆裂鼓手》是部音乐题材电影,导演查泽雷和配乐赫维兹深谙音乐对氛围的独特营造,这让该片有着挥散不去的压抑感。
反观《饥渴游戏》,虽然也通过快速剪辑和低调打光,营造冰冷残酷的色调,但整体的叙事节奏是紊乱的,缺乏应有的协调。
甚至女主角在和保罗学习的过程中,心态如何变化?她为何决绝地离开保罗?她凭什么得到美食家的资助?以及,她最终放弃大厨身份的具体动因是什么?全都以过于轻浮、理据牵强的桥段进行过渡。
这一不断积压的叙事毛病,让整部影片最终显得七零八落,悬疑片的结实逻辑和惊悚片的紧凑观感也都付之阙如。这或许便是很多影迷在看完本片之后打出差评的原因。
实际上,这两年美食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去年的《新鲜》《菜单》都另辟蹊径,借由“食物”折射阶层差异,进而挖掘暗黑社会的惊悚一隅。从这一角度看,《饥渴游戏》亦然。
但遗憾的是,这些电影虽然不再如九十年代的港片《金玉满堂》《食神》那般止步于美食的制作过程,而是观照更为宏大的社会话题,但具体到电影的完成度上,又着实贪多务得,让美食题材,最终沦为烹不熟、煮不烂的半成品。
作者 | 花无宴
编辑 | 楼 主
校对 | 胡 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