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良师”支教风采丨戴彦勋:“组团式协作”为教学赋能,激发教育驱动力

东莞慧教育
+订阅

编者按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一直以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心用情、躬身力行参与对外教育帮扶工作。目前,我市共有458名教师分别在新疆兵团第三师,贵州铜仁,广东韶关、揭阳等地帮扶支教。

为确保教育帮扶成效,东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支教教师人选,选优配强支教队伍,助力受援学校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东莞支教教师扎根当地,主动作为、精诚奉献,发挥“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师生一致认可。为此,东莞慧教育特推出“‘莞邑良师’支教风采”系列报道,展现东莞支教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师者之爱。

戴彦勋,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校长,副高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21-2023),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2021年9月,由东莞市常平、桥头、谢岗三镇组成的“常平组团”与玉屏侗族自治县协作,共同将该县德龙小学建设为东西部协作示范校。此次针对德龙小学的帮扶,“常平组团”委派戴彦勋工作室去进行指导和跟进协作事宜,并将他带领的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与德龙小学结成协作共建关系。

美美与共

莞铜携手“组团式协作”为教学赋能

距东莞市常平镇上千公里的德龙小学,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德龙新区。这是一所成立才两年、以移民学子为主体的年轻小学。学校与地方资源条件的匮乏,成为了制约这所西部小学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瓶颈。

2021年,东莞、铜仁两市教育局在铜仁签署东西部协作协议。为全面落实两市协作,完善东西部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东莞铜仁教育协同发展。

2021年11月,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教育局赴常平(组团)开展东西部协作教育交流工作,第一站就来到了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戴彦勋向交流团分享了“尚美教育”品牌培育的经验,并与德龙小学的彭鸿卿校长共商发展良策,规划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资源系统、教师培训、特色建设六个方面共建“示范校”。

戴彦勋和团队对德龙小学进行“诊脉”,很快判断出当前办学基础存在的“一差三弱”症结所在。作为共建示范校工作的指导方,戴彦勋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一对一”的教育帮扶显然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新需求。于是,“组团式协作”应运而生。

融慧共美

从“输血”到“造血”激发教育脱贫内生动力

如何让接受帮扶共建的德龙小学由“输血”到“造血”,最后真正获得“献血”能力?戴彦勋认为打造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关键。通过东西部两支教师队伍的协作,建立起切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两校通过教学交流、专题培训、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研学旅行、多元结对等方式,培养一批师德上明“志”之师、专业上强“智”之师、影响上示“范”之师,引领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在当地学校中发挥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1年,德龙小学按照“双减”政策制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五项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每学期开展东西部教学研联动、学生联测活动,指导老师参加当地区域性教学竞赛活动,扩大影响力。

在戴彦勋工作室团队的指引下,德龙小学正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文明卫生、自主学习、锻炼身体、艺术欣赏、主动劳动五大习惯,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整体素质提升。针对德龙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的问题,戴彦勋努力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引导家长重视孩子教育,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由于德龙小学的学生多为贫困生,其学习与成长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戴彦勋工作室团队正在规划开展“希望之光”助学活动,实施精准助学。

共赢共美

玉屏绽放“尚美”特色教育之花

要把德龙小学打造成共建示范校,不能仅沿用传统的帮扶方法,需要“硬件”“软件”齐发力,把常平组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到德龙小学,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特色建设,让德龙小学乃至玉屏县绽放具有“尚美”教育特色的花朵。

协作初期,德龙小学连找一间用来上课的电教室都成问题。戴彦勋努力争取各方支持,2021年,常平镇人民政府、民办教育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公民办学校等单位和组织募款,发挥常平组团的合力,为学生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把德龙小学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尚美特色”的“大美校园”。

根据德龙小学的实际情况,戴彦勋把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人文教育特色课程优势植入德龙小学。例如,“尚美教育”中富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经典海读”是常平实验小学三张人文名片之一。戴彦勋将此课程植入德龙小学,提供教材、课程培训和实施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为德龙小学培育各门学科特色提供优势资源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玉屏县是“中国油茶之乡”,德龙小学借助这一当地特色农业,以打造“油茶文化”为特色建设的突破口,规划开发油茶特色课程,有机整合了语、数、体、美、劳、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有效推动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规划了油茶文化“四个一”载体:一个种植基地,一个工作坊、一门课程、一条文化长廊,让油茶文化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借助特色建设产生由点到面的带动效应,逐步推动学校全面发展,进而辐射带动玉屏县其他学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