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好的民宿突然要求退订?五一涨价毁约,多平台回应

南方新闻网
+订阅

离五一假期还有不到一周了

早早订好行程的旅人们

已经在翘盼假期的到来

就在此时

各大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告急

价格飙涨

#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冲上热搜

有消费者称

预订的民宿突然开始搞“装修”了

要求房客退订?

这是怎么一回事?

被临时要求退订

却发现商家还有房

据媒体报道,以“民宿”为关键词搜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提起投诉的消费者多在二月及三月下单,在四月上中旬收到房东告知无法接待,需要取消订单。

从消费者提供的截图来看

无法接待的理由包括

房源下架、房屋售出、

房屋出租、和平台解约、

房间被重复订了等等

也有房东通过微信等平台外的沟通方式,希望用户补差价。即便和平台投诉,客服的解决方式通常是全额退款,加上小部分赔偿。但由于五一期间住宿涨价的幅度远超平常,大多用户反映,即便加上赔偿也无法订到同样条件的住宿。

邓女士称自己接到房东用私人电话打来称房子在装修,不一定能按时装修好,需要她取消订单。她投诉至平台后,客服协商的结果是补偿新订房间的差价。

对消费者而言

住宿被临时取消

损失的不仅是当晚的

住宿费用,还有交通、

调整行程的时间精力等隐形成本

冯女士在接到民宿打来说要装修的电话后,选择用同事手机打老板电话咨询房源,却被明确告知五一期间还有房。冯女士将这一结果投诉至当地12315热线,随后被告知由于没有和平台签订退一赔三的条款,只能接受平台提出的退一赔一的方案。

也有消费者通过向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维权成功。刘女士在和房东沟通的过程中,被平台强制退款。客服的说法是,因为房东无法接待,所以系统自动退款。她带着录音证据找到大理市市场监管局,在后者的监管下,平台赔偿了200元,民宿赔付了订款的60%。

商家即便赔偿

再高价卖出房间依然会赚

据黑猫投诉的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平台上旅游出行住宿行业投诉量同比增长42.36%。预订的酒店、景点、机票被无故取消订单,酒店实际住宿条件与宣传不符以及退票退款难成为消费者主要反馈问题。在住宿领域,“到店无房”相关投诉量就累计达1400余条。截至4月23日,近30日内黑猫投诉平台涉及“民宿”相关投诉累计超400条,涉及多家平台。

图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记者梳理类似案例发现,消费者提前预订房间后,临期被告知无法入住的,商家往往有以下几种说辞:表示没有收到这个订单;声称没房/房间设施故障、要求取消订单;或临时涨价方可入住。多位消费者质疑认为,既然显示预订成功,商家就应该按照订单履约,如果有特殊情况,最起码应提前预留足够时间与客人沟通协商,方便对方及时更换酒店,而不是等客人办入住时再说无房。

据悉,酒店售价与入住日期、预订时间、房型、含餐情况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且受淡旺季等市场因素波动影响。

对于酒店住宿领域出现“到店无房”

有在线旅游平台从业者解释称

一种是出于临时不可控的客观因素,真的没有房,比如被征用等难以告知的原因,或是酒店确实在装修、房间设施损坏等。

另一种是商家主观原因,比如可能想根据行情欲临时调价,把之前的价格调高好几倍,再以满房为由,把原来以低价预订的订单取消,“这样即便要赔偿,他还可以好几倍的价格再卖出去,一样是赚的。”

消费者可获三倍赔偿

平台对异常价格予以拦截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认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民宿经营者如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消费者有权向民宿经营者主张支付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律师补充认为,如果民宿经营者告知的情况属实,也属于重大违约行为 。如果消费者和平台已形成合同关系。若一方因自身原因无法履行合同、单方面要求取消预订,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具体违约金额需由双方根据实际产生的损失协商确定。

图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携程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平台会依托最新风险控制系统,对供应商发布的价格进行巡查监测,如发现供应商发布的价格高于价格阈值,平台将会予以拦截。一经发现供应商产品售卖价格出现异常,平台首先将关闭相关高价房源,并评估做进一步的违规处罚。飞猪、小猪民宿也表示,时值假期住宿预订高峰期,平台将加强巡检及管理力度,及时核查处理第三方商家的“毁约”行为,坚决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服务体验。

携程上述人士同时坦言,“虽然发现异常价格平台会予以拦截,但由于酒店行业的复杂性,平台很难准确界定代理商售卖价格的合理涨幅区间,价格风控工作需要兼顾平衡好合作商的自主定价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也是行业治理共同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平台也在不断学习完善中。”

南方网评

五一涨价毁约 民宿“脱民”了

人们外出旅游选择找民宿落脚,不光是因为其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今年五一前的退单风波,真是要颠覆游客三观,让人直感到一些民宿要“脱民”而去。

据媒体披露,五一前夕,遭遇民宿毁约退单的消费者不少。民宿旅馆坐地起价,理由千奇百怪,如装修、倒闭、老板换人。而劝顾客取消订单后,却又涨价将房间挂出。这明摆着是为了借五一旅游高峰多赚点钱。

图源:视觉中国

旅游度假行业具有典型的淡旺季交替性。一般来说,淡季的亏空或平本要靠旺季的暴涨来做平衡。五一小长假乃旅游高峰,受市场调节,民宿价格波动本属正常。但店家在立约作出承诺之后,毁约坐地起价就不地道了,属于典型的见利忘义行为。

做生意首要的是讲诚信,民宿业当然也不能例外。无视规则、无视契约精神,先毁约再坐地起价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公,更是对市场游戏规则的破坏。

此类事件曝光后,一些民宿受到了平台处罚,有的被给予罚金外加降低流量处理。只是某些民宿业者,好像并不怕这一招,比起五一的盈利,这点罚金太小意思了。再者,平台多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看来,对于这类无良民宿,仅靠平台按现行规则管制,并不足以纠偏。

其实,这种民宿乱象已超出了行业管理的上限,需要法律及时亮剑。据《民法典》,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因擅自解约导致消费者另订房,该民宿除退还已付款,还应支付产生的差价。民宿虚构解约理由,则可能构成对消费者欺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应当赔偿消费者三倍的损失。只有依法处罚到位,让这些失信店家得不偿失,才能倒逼其回归正道。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靠“一锤子买卖”必然难以行稳致远。作为生意人,借假期集中消费之际抱团大肆涨价,是一种短视行为。坏了民宿的名声,失去消费者信任,其实是自断财路。

来源:南方网综合南方都市报、潮新闻

编辑:嘎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