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4月24日,一场以“多元主体,有感治理”为主题,探索“创熟”示范品牌建设的交流分享会在南海区狮山镇举行,多个镇街相关社区现身说法,谈经验促创新谋发展,谋求以“创建熟人社区”(以下简称“创熟”)推动基层善治的新路径。
不同于社会经济发展,衡量其发展质量可以从GDP、CPI等诸多指标中找到答案,而基层治理成效却无法用简单的数据来衡量,基层干部的权威、为民众服务的责任和意愿,群众参与意愿、情感等都是构成基层治理的具体能力,如何让这些无形的资源串联生效,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藏在南海“创熟”工作中的善治密码。
小积分大治理
千方百计做细“人治功夫”
彰显人的价值
不论是基层治理,或是创建熟人社区,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如何集众智、汇众力,并不断创新方式、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是瓶颈也是破题方向。
南海给出的答案是:“积分管理”办法。即让村规民约、志愿服务、党员管理等基层治理的关键要素实现量化考核,让无形的资源可感可控,让“政府干,群众看”转变成共同参与、共谋发展。
“积分管理不是限制群众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价值认同。”狮山镇朗沙社区探索建立了“诚信体系建设”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化,调动全体村民共建、共治。
具体来讲,朗沙社区把人居环境、两违查治、出租屋及流动人口、住宅建设、个人诚信等5大村规民约细化为600多个项目指标,按程度等级给每个行为赋予不同分值,使具体行为可量化执行。同时把积分兑换成价值,社区设立诚信奖励金进行积分奖励,并建立“红黑榜”机制,把积分与福利和事项申办权限挂钩,用价值量化村民的各项行为,让村民明白个人行为都有所价值,从而提升群众素质,实现自我约束,并在共建共治找到个人归属感。
在这样的基础上,朗沙社区进一步利用数字赋能,搭建起诚信管理系统,个人的分值扣罚、问题的处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等均实现数字化管理,并设置诚信共建监督码,在各村公共场所建设监督码宣传栏,向全体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放,由此避免面对面检举的繁琐与尴尬,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成效显著。
无独有偶。丹灶镇西联社区也于2021年启动“积分管理”办法,将管理办法融入股份分红规章制度以及村规民约当中。通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和积分,调动村民弘扬文明新风、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创建“最美庭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每年,各经济社提取分红的20%作为落实门前三包的积分奖励,用以奖代罚的形式,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管理。每户居民每年基础积分100分,对应应发奖励100%。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的,将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
经过两年多的推行,西联社区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了“二大难”(垃圾难、柴草难)问题,实现了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长效化。西联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多村民都认为积分制管理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宜居。目前村民们非常支持积分制管理制度,社区的环境卫生也在一点点变好。
此类案例不胜枚举。里水镇鹤峰村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西樵镇樵乐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既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与归属感,也取得了可见可感的成效,小积分换出了村民“大幸福”。而这份幸福正来源于南海千方百计做细“人治功夫”、彰显人的价值。
现场回顾
多方参与有感治理
打造全国基层治理的“南海样本”
南海的研究价值远不止于此,作为吃着改革开放的红利“长大”的典型城市,凭借政策红利、区位优势等要素迅速发展,加速了人口集聚与流动,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相互交织,这为“创熟”工作提出更大挑战,也使得南海的成功实践更具推广价值。
当前,基层治理工作正面临着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治理手段由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治理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等诸多挑战。这就更需要更加广泛、多元的主体参与,让有感治理成为“创熟”最鲜明的底色。鉴于此,南海已做了诸多探索。
去年南海迎来推进全域“创熟”的突破之年,全区70个城市社区铺开“创熟”工作,15个农村社区完成“创熟”试点,并打造了7个镇(街道)级“创熟”阵地。在快速的发展中,南海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如大沥镇盐步社区以老龙文化为主线,结合旧城活化改造的契机,持续挖掘培育多元主题参与到旧城改造、社区发展、文化传承等建设中;里水镇金峰洲社区发挥“ 融和圆桌议事平台”作用,以六步走方式(建章立制-收集议题-共商共议-形成议案-跟进进度-议案反馈及公示),协同共治促进小区问题的缓解与改善;桂城街道江滨社区运用巷长力量,解决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杂物乱摆放等老旧小区难题,积极助力社区治理等。
人作为最核心的要素,正在南海“创熟”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本城本邻的“熟人社会”正在城市中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异乡邻居的“陌生社会”,情感作为另一个核心要素,正在“创熟”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粘合作用。
“在规则建立基础上,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下的情感嵌入为 ‘人人有责’提供了价值引领,共同场域与共同事务中的情感培育为 ‘人人尽责’提供了实践落实,共同利益和共同记忆上的情感激励为‘人人享有’提供了动力推进。”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提出,当前南海已经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未来还需要汇集多种治理元素,让治理有效回归基层,为推进全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南海样本”。
南海区委副书记李伟成表示,基层治理面宽、量大、事多,社区治理不是社区干部的独角戏,要凝聚在职党员、结对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好新乡贤、老干部、老党员等的联动带头作用,培育发展街坊会、互助会、自治小组等自治组织,通过建立协商共治机制、拓展协商议事平台、实施积分管理机制等,调动多元力量主动参与网格“敲门行动”、志愿服务、小区治理等自治活动,建设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社区治理有魂、有力、有效。
来源:佛山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