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走访调研,共商良策。4月21日-22日,受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之邀,广州妇女学研究会组织10位专家以《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梯面模式”之“她力量”的突破点和提升点》为题,围绕“梯面模式”与“红色文化”“竹园文化”如何联动、“梯面模式”与红色文化中的“她力量”如何实现优化对接等方面进行深度走访和调研。
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她力量”调研行走进花都区梯面镇
“梯面模式”内涵丰富、目标清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全省正如火如荼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梯面镇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休闲运动目的地、森林康旅重镇、“绿美广东”生态名片三大目标,结合现有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及生态资源,以“乡遇梯面·五环步道”为重要抓手,推进休闲运动目的地打造和产业发展,助力梯面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探索文旅体融合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梯面路径。在交流座谈会上,梯面镇乡村振兴办主任汤志星向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各位专家介绍道,梯面镇通过“五环步道”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推动“五环步道”建设,沿线打造五个大本营、十个会客厅、N处驿站,融入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优化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擦亮生态旅游金字招牌。同时,梯面镇生态良好,风景秀美,以客家美食为主,也有很多特色美食。梯面镇立足于自身生态环境,紧紧围绕“菜”字做大文章,打响“梯面山水”新名片:山水瘦身鱼、山水西洋菜、山水松茸、山水豆腐花……此外,还有客家嫂点心出品的西米角、钵仔糕、发板糍等特色客家小吃。目前,梯面镇正联合其他部门谋划落地一系列国内外顶级体育赛事,通过“运动+景点、运动+康养、运动+休闲”发展休闲运动新业态,将梯面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户外运动目的地,为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建设的“梯面模式”,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新路径、积累更多新经验。
梯面镇宣传办负责人苏志学向调研小组介绍红山村红色文化建设多位专家各抒己见、观点独到
在走访聆听了“梯面模式”介绍后,多位专家依据调研主题发表了各自观点,提出宝贵建议。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陆秋连表示,在红山竹园走访时,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竹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良好呈现,不仅诗情画意,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是未来举办文化雅集的好场所。文艺评论家胡硕堂表示,一个地区的经济好不好由当地的每个家庭决定,一个家庭的生活好不好由家庭的女性决定。所以,建议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将家庭经济和家庭文化的提升放到议事日程上,以文会友,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资深媒体人、评论员林洪浩表示,梯面的对外传播中,要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无论是山地自行车赛道,还是山水系列中的蔬菜品种,甚至民宿,都可以打出“大湾区民宿集群”的符号。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副会长宋耀红表示,因为法律从业者的原因,所以对研究人比较感兴趣。此行以消费者心态来观察和调研,对用文化打造梯面模式特别有认同感,而其中,“客家嫂”家庭文化的打造可以成为突破口,这将是带动民宿经济增长的一个好路径。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副会长罗海滢表示,梯面镇党委和政府经过认真调研,用心用情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下的“梯面模式”,为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在全镇上下的努力下,高质量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
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吴展红(左一)带领各位专家走访
守望红色文化 ,“她力量”赋能山乡发展
要强化党建引领,整合跨界资源要素,以红色引领聚合力,联动共建促发展。
调研小组一行走访梯面镇红山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梯面“客家嫂”妇联主席、红山村工作队队长吴展红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梯面镇红山村“她力量”助力家乡美丽“蝶变”的做法和思路。
“梯面客家嫂”是花都区梯面镇打造的首个农村女性特色基层党建服务品牌,173名女队员中,68人为镇村干部,50人为党员。这支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妇女队伍,借助自身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草根语言,为引领群众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巾帼力量。
在参观了红山村红色文化园和听取了相关介绍后,广州妇女学研究会会长刘云表示,在党建引领下,以红山村为代表的梯面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事业,从单一粗放走向了精细多元,美丽乡村建设已从蓝图变成了实景。无论是红山竹园的竹林文化,还是合作社种植的旱地西洋菜,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无论是红山村的红色文化开发和保护,还是客家嫂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让梯面在弘扬新时代文明乡风和家风道路上展现出新气象。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将会把此次调研行的内容聚合在生态建设家庭化、原生态物种故事化、艺术文化活动品牌化方面,为“梯面模式”提升提亮和赋能。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聪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