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的扶阳?
先解释这个“扶”,有保护、扶助的意思,人体的阳气由盛壮到衰退,这个自然趋势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饮食起居尽量减少阳气的耗损。当阳气受到阻滞或者不足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一些温性的药,比如附子、桂枝、生姜等来保持阳气运行的通畅,还可以对虚损的阳气进行适当的温扶。《中藏经》有“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顺阳者生,顺阴者亡”等说法。通过扶阳可维护人体生命之根基,对于健康长寿有着很大的帮助。
中医的扶阳法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从盛壮到老年,人体的阳气逐渐耗损,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一句话“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当阳气耗损,就会出现下虚上实。正常的人是下实上虚,用等腰三角形来做比方,就是一个正三角,是处于一个稳态,中国的武功讲站桩,桩要稳,气守丹田就是下实。
如果变成了上实下虚就会倾倒,心脑血管的意外,肿瘤等疾病都是倾倒。下虚也就是指肾阳亏虚,当肾阳亏虚,阳虚生内寒,心肾不能够相交,心火独亢,就会出现下虚上实的状态。
对于这种状态的治疗,我们可以使用温性的药将肾中的寒气去掉,当肾寒去掉以后,心肾就容易相交,心火就不会亢盛,这样就能使人体重新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稳态,而这种稳态对于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疗效是中医的根,传承是中医的魂,那么扶阳学派的传承脉络是怎么样的呢?
中医的扶阳学说思想,根植于《周易》、《黄帝内经》、《伤寒论》,具体的实操提升是在清代的郑钦安先生,他又被称为“扶阳学派”的鼻祖,后来又经过卢铸之、卢永定、卢祟汉、刘力红几代人的提升淬炼,延绵不断的传承有近200年,在治疗用药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后人在继承前人的理法方药基础上,可大为缩短临床摸索的时间,较快地提升临床疗效。
下文中我们将谈谈中医扶阳擅长治疗什么疾病?敬请留意!
【专家介绍】
潘佳蕾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佛山首届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师承刘力红、李赛美教授,擅长中医经方及扶阳法治疗。
擅长:中医疑难病的诊治
1.疑难杂病(如肿瘤前期及肿瘤术后、宫寒不孕、习惯性流产、试管前调理、更年期综合症、顽固的咳喘畏寒、失眠心悸、肝胃疾患、风湿痹痛等)。
2.妇产、内儿及皮肤科疾病。
3.亚健康、焦虑抑郁症、上火类疾病
来源:中医科 潘佳蕾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