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带队到访佛山,为何去了这些地方?

南方⁺ 记者

在博智林机器人,欣赏机器人大厨烹饪;

在岭南天地,体验历史与现代交融;

在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交流智慧城市治理经验

……

自4月21日起,为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和机遇,推展更多利民利港措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香港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以下简称“访问团”),依次到访深圳、东莞、佛山和广州,开展为期4天的访问。

其中,4月23日,访问团到访佛山,先后前往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岭南天地、南风古灶、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进行考察。

一天的考察走访,不仅加深了访问团对佛山认识了解,也为香港、佛山深化合作孕育了更多可能性。

“佛山有很完善的产业链,这与香港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李家超表示,香港擅长基础研发,香港完成上游研发,在中游和下游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方面,可以与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内地城市一起合作。

访高新企业

生产效率与精度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访问团的佛山考察之行,机器人产业是一大重点。

23日上午10时许,访问团副团长、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带领的访问组来到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参观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项目,包括建筑机器人及全系统化机器人餐厅。

在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访问团成员充满好奇,隔着玻璃站在机器人大厨面前,聚精会神地欣赏其大展身手,许多人忍不住掏出手机与机器人合影打卡留念。

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表示,博智林机器人的特点是在建筑技术上应用了新科技,开发新建筑机械代替人手,节约时间、成本,对香港来说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除了博智林,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同样是访问团的考察点之一。

据介绍,库卡的生产线可以在半小时内生产出一台全新的工业机器人,同时库卡制造的医疗机器人已经成功完成了约1000例脑部手术。这种生产效率与精准度给李家超留下了深刻印象。

博智林与库卡是佛山机器人产业的两家龙头企业。其中,博智林是以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等为核心的科创企业,截至2023年1月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而库卡机器人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美的集团于2022年11月收购库卡100%的股权。

佛山考察点中的两家企业均是机器人企业。为何访问团对佛山机器人“格外关注”?

去年10月,李家超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提出推进“再工业化”,研究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目标是将智能生产线由目标约30条在五年间增加四倍至超过130条。

与此同时,佛山的机器人产业正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约3.5万台套,约占全国产量的8%。佛山提出,到2025年,力争要把工业机器人培育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正因如此,参观结束后,香港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表示,内地的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十来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能进一步推动不同部门间对于内地一些先进科技的引入、规范方面的探讨。

品岭南文化

以文塑城焕发新活力

探访岭南文化也成为此次访问团佛山之行的重要内容。

23日上午,访问团来到岭南天地,了解佛山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旧城活化的经验,参观了简氏别墅,进一步了解佛山的文化保育政策。

岭南天地是香港企业瑞安集团主持开发的佛山中心城区最大规模旧改项目,也是游客到访佛山的热门打卡景点。

岭南天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坐拥128栋历史建筑、8条历史街巷以及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是佛山中心城区内文物古迹最为密集、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东华里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是佛山历史民俗难得的实物见证者,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岭南天地不断活化,成为国际知名连锁品牌进驻佛山的首选之地,也吸引了一大批网红餐饮、精品零售店入驻,当中不乏香港创业者的身影。

访问团第三站参观了南风古灶,该处是世界保存最完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传统柴烧龙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活化为集合制陶、商贸和休闲的文化地标,议员参观期间观看了剪纸艺术示范。

南风古灶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汇聚了石湾陶塑技艺、古作车拉坯、拍大缸、龙窑烧窑等传统石湾制陶工艺精华,又集合了岭南醒狮、蔡李佛拳、粤曲、广东剪纸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天都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参观游玩。

佛山与香港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香港人喜闻乐见的粤剧、功夫、舞狮都源出佛山。

近年来,佛山着力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名片,大力传承岭南广府文脉,深入推进“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建设,活态传承醒狮、龙舟、陶艺等非遗项目,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与城市特质。而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佛山与香港两地居民的心理距离,为密切两地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佛山有很多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商业融合的地方,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立法会议员陈凯欣表示,希望有更多香港年轻人来佛山欣赏体验这些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

观“城市大脑”

科技赋能让治理变“智”理

智慧城市建设,是访问团此行考察佛山的又一重点内容。

23日下午,李家超与访问团来到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听取有关智能化城市管理应用的简介,以了解佛山市打造智慧城市和提升城市管理的经验。

近年来,佛山坚持科技赋能,闯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2018年,佛山投入2.26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智慧安全佛山”一期项目。该项目联动全市应急、消防、公安、水利等35个部门,通过布设各种类型的前端传感器对全市桥梁、燃气、排水、森林防火等9大专项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作为“智慧安全佛山”项目的“智慧大脑”,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平时是佛山城市运行安全的全方位监测中心——对桥梁、燃气、林火、高危企业等九大领域进行专项监测,初步构建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等领域全域覆盖的立体化感知网络;“战时”是防抗救相结合的全灾种指挥中心,2022年,通过该中心的科技赋能,佛山成功应对了数起森林火灾、抵御了北江流域五十年一遇的洪水。

无独有偶。近年,香港一直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以提升城市效率、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李家超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也订下目标建设智慧香港,并提出多项措施,包括建设智慧政府、开放数据及扩展5G网络、提升资讯科技基础设施、推动数码转型,以及开展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等,以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

佛山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经历,为访问团带来了怎样的灵感火花?23日晚,李家超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佛山利用数据在同一平台进行城市管理,这模式与香港有不少相似之处,由于香港的系统开发较早,应用和操作上可作更新及优化。”

此外,他还提出,佛山市有完善的产业链及生产链,与香港擅长上游科研能互相配合、优势互补,相信两地在多方面都可有更多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肖霞 王芃琹

时政二维码  南方+ 肖霞 绘图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