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治理实践,就是当前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化解挑战的典型样态。”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说。
这是4月24日,南海“多元主体·有感治理”全区“创熟”示范品牌建设交流分享会的现场。近年来,南海已经将“创熟”打造为一个独特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其中,多个地方在“创熟”过程中探索实施了“积分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天的交流会围绕“积分制”展开。
今年,南海计划打造70个“创熟”服务工作站,实现全区“创熟”服务工作站在城市社区90%覆盖率,并在农村社区逐步推广。南海区委副书记李伟成表示,要探索打造更多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社区治理模式,引领推动全部社区通过开展“熟人社区”创建或运用“创熟”工作手法解决实际治理问题,绣出更多南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画卷。
座谈交流环节。熊程摄
“积分制”与“创熟”有何关系?
这是一场交流会,但不是一场小屋子里的普通“座谈会”,而是开到了“创熟”一线,既进行了实地走访,又现场分享了多个地方的新鲜经验,并通过线上会议触达全区的各个镇(街道)村(社区)。
主会场的参会者首先来到了狮山镇光明新城社区。今年起,该社区“时数兑换赞助—公益反哺公益”创熟积分兑换制度实施。小区在社区党委指导下组建一支“创熟”团队,根据开展志愿服务时数来累计积分、从物业公司兑换公益赞助金。截至3月,累计带动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超3600人次,解决小区矛盾纠纷超320宗。
参会者实地走访。熊程摄
每个地方的“积分制”,都是要解决其面临的自身问题。在交流会上,狮山镇朗沙社区、西樵镇樵乐社区、丹灶镇西联社区、里水镇鹤峰村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创熟”工作中探索“积分制”的经验。
朗沙社区把村规民约细化为600多个项目指标,按程度等级给每个行为赋予不同分值,再把积分兑换成价值,设立诚信奖励金进行积分奖励,既破解了村规民约落地难的问题,同时绑定了行为价值,实现了从原来“政府干,群众看”变成“大家一起干”的局面。
樵乐社区创新制定了志愿服务积分机制。其中的“樵见乐事·感恩有你”志愿服务积分计划,志愿者一年参与志愿服务达50积分及以上,即可获得由社区党建合作伙伴或合伙人提供的一次免费服务项目。
西联社区各经济社每年提取分红的20%,作为落实门前三包的积分奖励。每户居民每年基础积分100分,对应应发奖励100%。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的,发现第一次扣5分,第二次扣10分……发现第五次,不发奖励。
鹤峰村的“积分制”体现在党员量化考核方面。其指标有五项,分别为日常行为规范、配合村社两级工作情况、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以及联系群众工作情况,还结合实际进行了多次修改,得到当地党员的认可。
“小积分”里藏着“大治理”的密码。为什么“创熟”要重点提到“积分制”,并且专门举行一场会议来推广“积分制”?南海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麦绍强表示,如果说“创熟”是南海社会治理的品牌所在,那么“积分制”就是支撑这个品牌的四梁八柱之一,要在全区进一步推广“积分制”做法,提升“创熟”全覆盖水平。
“创熟”的未来在哪里?
“南海区走出了一条创建‘熟人社区’的新型治理道路。”近期,文宏带领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情感嵌入: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实现逻辑——基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实践考察》,对南海“创熟”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文宏看来,今天南海社会治理应对的问题,都是最前沿、最值得探索、最能够形成经验的问题,十多年后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出现。通过“创熟”,南海在治理观念的转变、组织平台的重构、情感治理的优势、体制机制的变革等方面得出了新经验。
接下来,南海“创熟”还要如何继续发力?“要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更有凝聚力。”李伟成表示,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较好。
李伟成表示,南海还要聚焦多元共治,推动社区治理更显成效。这些多元主体包括在职党员、结对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群众等等。南海还要抓好示范带动,推动社区治理更具特色。如在去年评选示范社区、典型案例基础上,继续选评示范案例。南海也要注重情感联结,推动社区治理更富温度。其中,党员干部要经常与群众直接对话、直接沟通,通过多元互动、平等交流、情绪感染等方式集聚形成强大的“情感能量场”。
“南海有为、南海有位,相信一定会做出更多的实践和成果。”文宏说。
【南方+记者】熊程
【通讯员】南民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