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各地的特色餐食无疑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好写照。受不同气候、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口味因所处区域的不同产生了差异。拥有独特美食智慧的中国人,将早餐在不同的厨房中“翻出”不同的花样……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早餐,自隋唐时期起便声名远扬:有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的“廊餐”;有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有《红楼梦》中贾宝玉喜欢的茶泡饭配野鸡丁炒酱瓜……在“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中国早餐中,中医人往往善于从当地的生活饮食习惯中,发现疾病产生的一丝端倪以及应付方法。
精致淡雅,难不“忆江南”
中国东部江浙一带,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精美繁复的刺绣,吴侬软语的腔调,深厚如渊的人文底蕴。恰如中医学五行中的“木”位,木曰曲直,生长升发向上,正如江南的尔雅内敛,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江浙的早餐可谓兼容并包,米面皆有、可咸可甜,外观上还十分讲究,如绍兴豆腐年糕、金华汤包、衢州糯米团、衢州搁袋饼、舟山海鲜面、台州嵌糕、缙云烧饼、鲜笋烧麦等。从一众精致的餐点中,不难看出江南人对早餐的讲究。
糯米“炊饭”
在浙江省温州市,民间有一个俗语:“人生尽管靠打拼,吃罢糯米饭再出门。”这里的温州糯米饭,俗称“炊饭”,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温州的“炊饭”是由蒸熟的糯米,上面撒上油条碎末或肉末组合而成,可以搭配蛋汤、豆浆、豆腐脑或牛奶一同食用。
糯米性味甘温,可补中益气,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高能量食物,对于补充人体能量有很好的作用。不过,由于糯米含糖量较高,而且不容易消化,可以搭配绿茶一同食用,以防剩余热量堆积或出现胃肠积滞之病症。糖尿病患者或湿热体质、阴虚内热体质等人群不宜食用。
“荞麦老鼠”
“荞麦老鼠”常于早晨出现在东阳和义乌人的餐桌上。它是由70%的荞麦粉与30%的面粉充分混合,加入温水揉搓成细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小段,再用米筛推压而成。将白萝卜丝放进“滚”好的“荞麦老鼠”中,加水煮熟后,佐以葱、姜等料进行调味。吃起来,软糯香甜,汤汁浓厚不腻。
荞麦属于粗粮,萝卜又具有消食作用,二者共食,有助于胃肠蠕动,促进排出体内“垃圾”。从中医角度看,荞麦性凉,小麦微寒,萝卜亦然,“荞麦老鼠”从整体而言偏于寒凉,并不完全适合阳虚或寒湿、气虚体质的人群食用。
一提茶、几笼香,餐桌开尽“岭南花”
在中国南部的岭南地区,冬暖夏热,潮湿多雨,正如中医五行中的“火”位。“火”意为炎上、温和上升进取的时候。“少火生气”,它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其他每一个区域。
岭南地区的早餐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广东早茶了。慢悠悠地来到酒楼,点上几道水晶虾饺、豉汁凤爪、干蒸烧卖、艇仔粥、萝卜糕、奶黄包,泡一壶普洱茶,细细品尝,那就是最休闲的晨间时光。除此之外,还有江门牛腩粉、潮汕牛肉粿条汤、茂名薯包籺、清远洲心大粥、阳江玛仔等,都是来到岭南地区必须打卡的美味。
腌面配三及第汤
广东省梅州市最具特色的早餐要数腌面配三及第汤。腌面,是由开水烫熟淡碱面,拌入猪油、炸香的蒜粒和鱼露而成;三及第汤则是瘦肉、猪肝、粉肠配上枸杞叶,清淡鲜美。
枸杞叶具有清肝、明目、补虚的功效。这种荤素食加上药食两用之品的搭配,足以称得上早餐界的“天花板”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叶和小麦都偏寒凉,整体来说,对于低血压或慢性腹泻、寒湿体质人群并不友好,或可酌情添加胡椒之类调和性味。且过于丰盛的早餐,对于脾虚纳呆的人群而言,则需适可而止。
真珠花菜猪血汤
顾名思义,此汤由真珠花菜和猪血制成。猪血汤里有时也可加入猪肝和猪肠,轻微的涩味掩盖了猪杂的膻腥,加上清凉的草药作搭配,瞬间让“平平无奇”的猪血汤成为潮汕早餐的“顶流”。有时,真珠花菜也可替换为枸杞叶或益母草。
中医认为,无论是真珠花菜还是益母草,皆有凉血解毒的功效,非常适宜处于湿热地区的人群食用。不过,真珠花菜和益母草不适合孕妇食用,而猪杂属于动物内脏,高尿酸的人群少食为宜。此外,真珠花菜还具有利湿驱邪等作用,气虚或阳虚体质的人群建议浅尝辄止。
本期,我们品尝了江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早餐美食。下期,我们再到中原、川渝、东北地区,继续细品美味早餐!下期再见。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