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惠州农业农村
+订阅

夏季蔬菜适逢高温多雨季节,春播露地蔬菜已开始大量收获,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正赶上收获盛期,上市集中。但常因蔬菜品种选择不当,加之生育期间又易遭受风、雨等灾害,以及病虫害等因素所左右,极易造成损失。为此,搞好夏季蔬菜生产管理,对于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确保蔬菜正常市场供应非常重要。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一、选择品种

蔬菜栽培种类繁多,适合本地蔬菜栽培的品种有丝瓜、苦瓜、西瓜、豆角、葱、韭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等,此类蔬菜大都相当抗病耐湿。

二、病虫防治

夏季蔬菜的病害中,部分病害是由种子传播,其病原菌可以孢子附着种子,或以菌丝潜伏于种子内,在播种后极易遭受病原菌侵入感染,例如十字花科的黑腐病、黑斑病、菌核病;番茄早疫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因此,播种前应先行消毒,即可明显减少这些病害的发生。常见的蔬菜种子消毒法:

浸渍法:用高锰酸钾稀释1000倍溶液,浸渍30分钟至2小时。

温汤法:以55℃之温汤消毒种子20分钟为原则,而不同种类的蔬菜,其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有差异;如甘蓝、菠菜、番茄、茄子以50℃温汤消毒25分钟;芹菜、莴苣以47℃ 温汤 消毒30分钟。

三、蔬菜育苗

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此种方式具有生长整齐、根系保持完整、移植易成活、提早采收等优点,将可缩短田间生育时期,避免长时间在高温多湿的不良环境下生长,将可减少受病虫害侵袭之机会。

四、整地作畦

夏季蔬菜种植地的选择,应避免在连作及排水不良地区种植。因连作容易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缺乏、病虫害增加及毒害作用增强等,应以不同科的蔬菜实行轮作,或蔬菜与其他作物轮作之田地种植为佳。在整地作畦时,不宜将畦土打得太细,以免阻碍排水速度,导致根部呼吸困难而腐烂。畦以南北向为佳,可避免或减轻日烧发生,而畦高宜在20--30厘米左右。晴天使畦土经常保持适当湿润,雨天畦沟内水分尽快排出,以避免积水过久,引起病害发生。

五、合理施肥

夏季期间高温多雨,对于土壤肥力的消耗更明显,尤其以旱田及坡地有机质最为缺乏,植株生育常表现衰弱,缺乏抵抗力,易为病虫害入侵。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适当含量,以施用有机肥料于土壤中为最理想。施用时应注意,必须经过完全腐熟后,才施用于土壤中,这样能促使植株生长快速强壮,增强抗病性;另外可采取施用少量多次追肥的方法。

六、设施保护

利用简易的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可调节微气候环境,适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稳定夏季蔬菜之生产,并可提高产品品质之功能。在蔬菜生育期间,可视蔬菜种类采用适合自己的设施栽培模式。此外,设施内微气候改变、复作栽培的次数及栽培密度等所衍生的种种问题,应分别对待。

七、灾害防御

夏日气候变化多,蔬菜生育极易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密切留意气象信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可将灾害降低至最轻,以免风雨带来不应有的损失。风雨后的补救措施:

及时复耕:损失严重的菜田,考虑重新播种蔬菜,可选择在潮湿土壤条件下发芽良好,且生育日数短的小白菜、油菜等早熟菜种。

实施清园:捡菜园落叶,避免病害蔓延。

及时排除积水:疏通或加深纵横排水沟,使排水畅通。

中耕培土:表土干后实施中耕,并适当培土及扶正植株,促进正常发育。

补施肥料: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及氯化钾4公斤为追肥,促进发育。

病虫防治:灾后蔬菜容易发生霜霉病、白粉病或软腐病,应加强防治及时喷用杀菌剂防病害发生。

来源:惠州微农技

编辑:罗丽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