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拦门酒长桌宴……惠州这个地方掀起最炫畲族风!

惠州发布
+订阅

4月22日

博罗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在横河镇嶂背畲族村举行

村民游客欢聚一堂

聆听畲族民谣

共赏畲族跳竹竿舞和特色畲舞

共饮畲族送福酒

共尝非遗美食长桌宴

共享篝火晚会……

通过视觉盛宴+民俗食宴

博罗聚力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赓续畲族民俗文化不停歇

举办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弘扬畲族非遗文化

嶂背畲族村是博罗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热情好客的畲族村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举行盛大歌会。本届畲族文化节集民俗文化展示、畲族特色文艺表演、畬乡风情长桌宴等内容于一体。

拦门酒

当天,畲族村民在活动入口处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彩带、敬畲酒、跳竹竿舞和特色畲舞以表欢迎。活动在激荡的鼓声中拉开序幕,表演分为“春耕”“夏勤”“秋拾”“冬鸣”四大章节,《古畲古香》《畲族传喜讯》《凤凰到此》等充满畲韵的节目陆续上演,令人应接不暇。

畲族歌舞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嶂背畲族村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人口最为集中的畲语遗留地。畲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语言、服饰、艺术以及信仰、习俗等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三月三吃“乌饭”“长桌宴”“拦门酒”、供奉“盘瓠”祖先等。

长桌宴

畲族“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吃“乌饭”“长桌宴”

游客 郭女士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少数民族的节日,现场特色演出真的很精彩很热闹,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而且能够把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感觉是特别好的。

除了精彩的畲族特色歌舞表演外,还有特色的畲族长桌宴、篝火晚会。在“长桌宴”上,乌饭、糍粑等畲族特色风味小吃也吸引了众多群众“打卡”品尝。

游客  徐女士

我从广州过来的,乌米饭甜而不腻很美味,米酒也很醇香,感受到了这里的畲乡风情,真的特别好。

保护传承并举

让畲族文化焕光彩

近年来,横河镇大力推进嶂背畲族村发展,不断完善该村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发掘和传承畲族文化,探索畲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嶂背畲族生活习俗文化、畲语口述传统文化被列入博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当地建设了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村歌《畲寨传喜讯》荣获惠州市原创村歌文化汇创作奖,并于2022年4月荣登国家级核心刊物《歌曲》杂志。

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揭幕。

畲语课本揭幕。

畲族文化的青年传承者  蓝计香 

这次“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不仅增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感和自豪感,还大大传承和弘扬了我们畲族文化。作为畲族文化的青年传承者,我对嶂背畲族村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团队,一起为我们畲族的发展助力。

如今,嶂背畲族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民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村民对本民族语言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谢文山表示,接下来,博罗将以此次“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为契机,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打响横河畲族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嶂背畲族村的历史及传统习俗

一起学起来吧

横河镇嶂背畲族村

嶂背畲族村是博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村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66人,主要姓氏有蓝、雷两姓。据史料记载,嶂背畲族祖先于明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从湖南潭州府迁徙至罗浮山酥醪地区,后到龙门县麻榨镇寨头居住,最后搬迁至罗浮山老嶂背定居,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亦称“乌饭节”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这一天,畲族男女成群结队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子(杜鹃科,乌饭树),捣碎后用布包好放入锅里,加水煮成黑色汤汁,取出布包,放入糯米,蒸成饭,色泽乌黑。乌稔有防腐作用,放在苎麻袋里,挂在阴凉处,数日不馊。食用时,用猪油烧热,香软可口。

畲族长桌宴

长桌宴是畲族的传统习俗,是畲族最高形式与隆重的礼仪。畲族的祖先,是依靠打猎为生的,那时候,谁收获的猎物多了,便拿回村子里分享,村子里的人都围绕着一个小方桌,一起享用胜利的果实。后来,随着村子的不断壮大,人越来越多了,方桌也越拼越长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长桌宴。之后每逢重大节日,畲族人民都会举行这种特色的宴席,邀请各方亲朋好友来做客,后人称之为“长桌宴”。

长桌宴

看到这里

是不是开始期待

下次的“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了呢?

来源:博罗融媒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