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一座城、一群人和阳江十年禁毒

南方⁺

今年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根据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在副市长、市禁毒委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小勇的指挥下,阳江警方联合东莞警方,组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460多名警力,在全市范围内对一省级毒品目标案件进行统一收网。

本次行动共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08名,其中刑拘22人,缴获疑似毒品美沙酮107.3克,海洛因24.41克,冰毒85.5克,疑似依托咪酯22.7克和作案车辆一批。

“以前缴获两三斤毒品是很常见的事,现在缴获几十克、上百克,都算得上大案了。”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曾广宁欣慰地笑称。

一抹欣慰的笑意,两组对比鲜明的数据,恰恰反映出阳江市在禁毒斗争中取得的重大成效。近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要求,高度重视禁毒工作,甚至将其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并立下“军令状”。重拳出击之下,阳江市各项禁毒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平安阳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阳江已经形成了党委、政府负总责,禁毒委员会统筹协调,禁毒办组织实施,成员单位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毒品问题的工作格局。

一群禁毒工作者的感慨

2012年,曾庆洋从阳江市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调任阳江市禁毒办专职副主任。彼时,受国际毒品泛滥和地理位置的影响,阳江成为全省的毒品过道和受害市之一,全市禁毒斗争形势不容乐观。

2014年,阳江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绝对数和占全市人口比例在全省排位靠前,其中大部分是吸食传统毒品海洛因的“老烟民”,复吸率高,毒品消费市场大。同时,吸食K粉等新型合成毒品的人员逐年增加,阳江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014年,阳江警方破获毒品案件911宗,缴获各类毒品220公斤。“每一个重大案件,基本都是禁毒警察拿命博出来的。”时任阳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的林雨南说。

从2007年开始,阳江缉毒大案的抓捕现场都有林雨南的身影,撞门、撬门、抓人,他都冲在最前面。“本来我只负责现场指挥协调,但到抓捕的时候,就忍不住冲上去,跟兄弟们一起动手。”回忆起办过的案子,林雨南都已经记不清有多少。

“有一个毒贩家属,通过很多途径要到了我的电话号码,打给我说:‘你帮我把人弄出来,搞得掂,我给你150万元。’。”林雨南回忆道,“我说就算你给我1500万元,我都不可能放。”

相对于高强度的打击力度,在防控、帮扶及禁毒教育上,阳江却显得落后了一步。

“当时办公室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个人,县区禁毒办都是兼职人员,没有专职干部,N块牌子,一套人马,软硬件条件都比较差,镇(街)一级没有禁毒机构和人员。”曾庆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没有人手,没有方向,千头万绪的工作摆在面前,“打防管控帮教宣”,禁毒工作的开门七件事,哪样都不能落下。但彼时的工作重点在于健全各级禁毒机构,要各级政府重视禁毒工作,“要人和要资金”成了市禁毒办头三年的重点工作。

2015年,在广东省开展雷霆扫毒的背景下,各地市明确压实禁毒委工作职责,落实禁毒办实体化运作。借此契机,阳江市禁毒办积极推动在全市范围启动该项工作。经过指导协调,阳西县率先在全市实现县镇两级设立禁毒机构和配置人员,成立了阳西县禁毒办。后来,随着各县市区和镇街禁毒办的实体化运作,阳江禁毒也由重毒品打击逐步向综合施策的阶段转变。

体制内和社会力量齐发力

搭建起体制内和社会力量一起发力的“全民禁毒”模式,是阳江禁毒2016年起进入下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全民禁毒”工程建设,转变了以前“以打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法,提出了管理、打击、监测、预防、宣传、帮教等多方面共同发力的“综合治理、打防并举”的新思路。

谭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阳西县禁毒办任专职副主任的。

“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最初的两年,谭许一个人骑着一辆破摩托车在阳西县走街串巷,向居民群众派发禁毒宣传单,宣讲禁毒知识。“很少有人看,大家都觉得是一张废纸。”回忆当时的情景,谭许感慨不已。

但没人看也要发,谭许始终相信随着这些宣传单越来越高频次地出现在群众眼前,一定会有所作用。抱着这种信念,他的宣传单越发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年下来,这些禁毒知识如春风化雨般吹进了阳西县千家万户。

和谭许一样,阳东区雅韶镇政府禁毒办专职副主任徐家铎也全情投入到了禁毒工作中。“一开始上门做禁毒宣传的时候,遭遇过被扫把撵出门的尴尬经历。”谈起当年的往事,徐家铎哭笑不得。

但这些遭遇并没有吓退曾是军人的徐家铎,为完善雅韶镇禁毒工作台账,他背着背袋,带着饭盒,起早贪黑地穿行于镇上的各个村落,最终把全镇吸毒人员的信息都摸底调查清楚,登记造册。

曾庆洋、谭许和徐家铎都是市县镇三级政府推动禁毒工作的佼佼者,在政府落实了专职人员、办公场地和经费保障之后,他们也都意识到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光靠政府还不够,坚持群防群治才是根本之策。于是,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阳西县成立禁毒协会,也是广东省第一个县级禁毒协会。

此后,星火之势不断燎原,2017年阳江市禁毒协会挂牌成立,到2019年,江城、阳东、阳春、高新、海陵等县市(区)级禁毒协会也先后成立。至此,阳江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两级禁毒协会组织。

2018年,阳西县禁毒协会亟须扩充力量,阳西县星火志愿协会副会长王爱华从此踏上了禁毒路。

参加禁毒协会后,王爱华积极引导社戒人员成为禁毒志愿者、帮戒毒康复人士介绍合适的工作、开展禁毒知识讲座……多年来,她一直活跃在禁毒志愿工作的最前沿,多次被评为阳江市和阳西县优秀志愿者;2020年,还被评为“广东省最美禁毒人”;2023年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全市新增吸毒人员超1600人,成立禁毒协会后,2017年该数据下降至590人2016年—2019年,用了四年时间,阳江禁毒就形成了“缉毒打击顶天立地,群防群治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虽然社会化力量还没长成参天大树,但峥嵘之势已成,一个“满天星斗,璀璨光芒”的禁毒良好局面也呼之欲出。

精细化管理下的“应帮尽帮”

自2020年起,阳江进入了禁毒工作的“快车道”。

阳江将禁毒工作提升至党委、政府工程,市委、市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有力推动形成了综合治理工作大格局。

2020年起,阳江启动了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三年行动,通过坚持推进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全环节服务管理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全层级落实禁毒工作责任的“六全”禁毒工作体系,阳江的毒情实现重大好转,呈现制毒案件明显遏制(零发案)、新发现吸毒人数明显减少、戒断三年以上未复吸人数明显增长、毒品交易难度明显加大和带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五个明显”的积极变化。

2021年1月25日,全省第一个禁毒626服务中心在江城区白沙街道正式揭牌。

这个立足于预防教育、服务帮教、社戒社康、动态管控、信息采集、情报收集等“六位一体”的立体管控网络的建立,标志着阳江禁毒迈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时代。

2022年,阳江将禁毒工作上升到“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阳江市党政主要领导高位推动禁毒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禁毒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问责追责机制,并立下军令状。

三年来,阳江充分发挥禁毒社会力量足的优势,各级禁毒部门牵头统筹协调各个成员单位和发动社会力量,联合禁毒协会、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等群体一起参与,建立并完善因毒致困、因毒致孤家庭一人一档,落实党员带头、小组包干精准帮扶救助措施,在加强日常帮扶的同时,通过建立就业安置点和探索建立“应帮尽帮”示范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救助工作,重点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和因毒致孤致困子女生活、读书等问题,帮助因毒致困戒毒康复人员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受访者供图

目前全阳江共有23个禁毒协会组织、4200多名会员企业代表,覆盖了各个行业领域。同时构建了43支队伍38300多人的禁毒社工和志愿者联盟,广大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参与度前所未有。

为鼓舞更多的人参与到禁毒之中,阳江还打造了独具本土特色的禁毒文化,各级禁毒协会联合音协、舞协、书协、足协等社会组织举办了五届禁毒文化节;走进校园,开展禁毒征文演讲、禁毒公益爱心书画展、摄影等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创作阳江首部禁毒题材长篇小说《等风来》,极具阳江本土特色的禁毒文化由此形成,并得到国家级禁毒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创作的短视频、歌曲等禁毒文化作品,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省级奖项。

2020年12月禁毒纪录片《摆渡人》荣获由中宣部、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征集优秀作品三等奖;2020年12月《勇于担当除毒务尽》禁毒短视频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的公益短片大赛三等奖;《利剑雄鹰》禁毒歌曲MV2021年1月荣获广东省公安厅举办的“守护平安警民同行”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2021年10月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我们的70年”短视频作品征集,华语金曲十大上榜歌曲……

受访者供图

他们是禁毒警察、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禁毒义工,一个个禁毒人组成一支支禁毒队伍,不断深入社区、工厂、码头、学校等群体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他们以爱心为舟,以禁毒文化为桨,致力于把禁毒工作开往成功的彼岸。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2年10月,方小勇专门就禁毒工作提出,禁毒工作要着力于基层治理,打造禁毒社会治理新模式,服务好人民群众,维护好社会平安。

   南方+ 巫雅柠 拍摄

去年12月,包括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阳西县程村镇石龙村和阳春春城街道春江社区等3个毒品治理试点的启动,标志着阳江禁毒工作开启了毒品问题基层治理的新阶段。

这项被命名为细胞强基工程的新改革被寄予厚望。增强群防群控、志愿服务和群众力量,构建新时代共治、共建、共享工作新格局,为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新血液、新模块,全方位筑牢全民禁毒防线,都成为新阶段的主题词。

“这项改革融合了市县镇三级禁毒部门、公安社区警务改革、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四个领域,以毒品问题治理为小切口,坚持问题导向,最终建立起科学的毒品问题治理体系。如果将每个基层单位比喻成一个细胞,只有细胞有了免疫力,身体才会更加健康。”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说。

对岸村是首个启动的城郊结合部毒品治理试点,通过发动村干部、村民,组建禁毒志愿者服务队、群众巡查服务队、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等三支队伍,在全村域开展巡查防控工作,多途径宣传禁毒知识、关爱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家庭、社会。

据了解,“三支队伍”成立以来,通过实施24小时打卡巡逻,重点排查、实现了2023年春节前后盗抢犯罪零发案,警情同比下降41%;同时,通过日常走访,收集相关涉毒线索6条,为案件侦查提供了助力,实现了社区警务的有效延伸,有效巩固了对岸村的戒毒康复工作成效,加深了该村群众拒毒防毒意识,在群众当中受到一致好评。

   南方+ 巫雅柠 拍摄

未来,阳江将从三个方面打造毒品治理细胞强基工程品牌:一是探讨阳江沿海地区从事渔业捕捞涉毒人员有效管控帮扶的工作方法;二是探索一条有效可行的特殊困难人员和病残人员及其家庭的帮扶措施;三是发动本土志愿者,强化“联防联控 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毒品治理体系。

“通过三个村的试点,我们也找到了很多联防联控的好方法,再给点时间,我们就能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阳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充满信心地表示。

【策划/统筹】赵强 陈明秀

【撰文】赵强 黄林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明秀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