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组数据:
20.4本——这是一个城市2022年受访市民人均图书阅读量。
30000人——这是一个城市共同拥有一座自助图书馆的平均人数。
80000000本——这是根据一个城市2022年全民阅读大数据调研估算出的全民全年阅读书本数量。
上述数据的出处,在中山市。4月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公布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中山读书月”成为全国入选的15个项目之一,也是这次评选中全省唯一入选项目。
至此,中山成为继广州、深圳之后,广东省第三个获得这项全国性阅读荣誉的城市。
中山读者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书香满城,或许是一座城市内涵最有代表性的气质。
根据《中山市2022年全民阅读大数据》,中山全民阅读氛围愈加浓厚,阅读活动参与率高,市民图书阅读量和传统阅读支出显著增长。当读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推进全民阅读已成为每位中山人的习惯。
这,也是一座文明城市最大的“书香气”。
每逢周末,家住中山市东区街道的张丹就会带着孩子一早来到中山纪念图书馆。
前几年,因为疫情,中山纪念图书馆实行预约入馆制度,张丹发现,不管自己去得多早,图书馆入口处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那时每次去中山纪念图书馆都要提前1、2天预约,特别是在寒暑假的时候,如果预约晚了,根本就抢不到入馆名额。”张丹说。
今年,中山纪念图书馆根据疫情形势调整了入馆政策,读者不再需要预约就可进馆,看到这个消息张丹心想以后去图书馆更方便了,但她低估了中山市民阅读的热情。
“现在早上9点多到中山纪念图书馆就很难找到车位,”她笑着说,“看到这么多人热爱阅读,自己就会被这种氛围与热情感染,也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力量。”
中山市民在图书馆查找翻阅书籍。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数据显示,2022年,在限制入馆人数的情况下,中山纪念图书馆仍旧接待读者超百万人次,外借册次超300万册次,数字资源线上服务人次更是达到近1900万。2022年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流通人次达700多万人次,实现书刊外借册次约580万册次。
为了方便孩子借阅图书,张丹为孩子办理了读者证,经常带他到图书馆借书,随着香山书房等文化设施在中山的普及,孩子所在的校园里也有了借还书的地方:通过中山市在国内率先创立的特色共享型纵横结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全市纳入该系统管理的书籍可以实现通借通还,这让在中山阅读变得更便利。
阅读显然已经成为中山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市民阅读的热情,中山市不遗余力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出台《中山市促进全民阅读发展的意见(2021-2025)》,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搭建“引领性”的全民阅读服务平台—“书香中山”阅读服务平台。
“香山书房”建设被列入2022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截至2023年3月,建成了1个市级总馆、26个镇街分馆,103家“香山书房”、4个邻里文化家、21家共享阅读空间、68家图书馆之友,平均每3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图书馆。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现在中山的阅读条件变化太大了,10年前来的时候,都不太清楚图书馆在哪里,现在中山各级图书馆和香山书房建得既漂亮又实用,从家开车10分钟就能到图书馆。”张丹说,作为刚刚获得2022年中山市“书香家庭”称号的家庭,她希望将阅读这件事一直坚持下去。
在中山各个阅读场所,既能看到几岁的孩子在父母陪同下读绘本等儿童读物、参加阅读活动,也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书籍安坐一隅静静翻阅,更有穿着校服的学生在这里奋笔疾书、拼搏青春,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爱好。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61本;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77本。
《中山市2022年全民阅读大数据》显示,2022年受访市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20.4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1.1本,电子图书为9.3本,比2021年的18.5本有明显增长。
从年龄段看,中山市18岁及以下群体阅读量最多,年均阅读量达到43.4本。“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还被写进了《中山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
青少年时代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培育心智、锻造本领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包括张丹在内的家长注重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中山市民在香山书房阅读。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她除了带孩子去中山纪念图书馆等阅读场所读书,家中还有上千本藏书,家庭活动也与阅读息息相关,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在图书馆,孩子看到周围戴着老花镜的爷爷奶奶在看书,还有那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和小伙伴都在看书做习题,这样无形中就会对他产生影响,让他知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张丹说。
《中山市2022年全民阅读大数据》显示,62.0%的受访中山市民表示居住小区附近有公共图书馆或者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78.3%的受访市民表示参加过周边社区、图书馆、书店或其他阅读组织的阅读活动。
一位小朋友在中山香山书房静静读书。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近年来,中山市组织全市各镇街、实体书店计划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的阅读系列活动逾562场,包括阅读分享、朗诵会、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读物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的丰富与普及让市民参与阅读活动的面更广了、机会更多了。
第二十一届“中山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当天,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正门连廊前,百米长卷一字铺开,来自中山多所学校的百名青少年学生挥舞画笔,共同绘制百米长卷。短短2小时内,孙中山雕塑等中山城市风貌跃然纸上。
“中山读书月”获评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并不令人意外,这是中山将一件事坚持了21年的结果。这场中山市大型文化盛会每年都备受市民期待,也成为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文化动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涵育文明风。‘书香气’是文明城市的最好‘底气’。举办第二十一届读书月活动是当下中山高标准推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引领中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说,要让书香中山的文化品格内化为中山人民的精神气质。
孩子们在中山纪念图书馆读书。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水平。“一个城市如果弥漫着书香,把倡导读书、推广阅读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大事,这个城市一定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和幸福的城市。”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评价道。
今年中山读书月系列活动已启动,期间,中山将为读者提供包括书香集市、晒书会、沙龙讲座、主题展览等在内的各类活动450场次,纳入市精选的达100场次。活动安排表一出来,包括张丹在内的中山市民们早早计划好要再次参与到中山这场阅读浪潮中来。
“今年还会继续带领孩子参加‘21天阅读挑战’活动,乡村阅读系列活动我也很感兴趣,还有‘市民选书、政府买单’等活动也会参与。”谈起今年读书月的安排,张丹列出了长长的心愿单。
【采写】南方+记者 苑世敏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钟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