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三,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帅府爷出巡过坊”活动举行,万人追着巡游队伍,看民俗巡游,品非遗魅力,场面相当壮观。
看视频▼
当天早上8时许,声势浩大的巡游队伍从石巷出发,红脸黑须、威风凛凛的“帅府爷”被扶上木车,在“肃静”“迴避”的令牌和罗伞、灯笼、锣鼓、管弦等簇拥下,在古称沙贝的元岗、甘涌、市头、南濠、圣堂、沙巷、集成、岗头、孝顺、迎宾、天妃、天华、东华共13个坊(即现在的新塘镇新何、群星、甘涌、东华4条行政村)巡游,整个队伍浩浩荡荡。
每到一处,随着领队一声“帅府爷到”,附近的街坊均夹道欢迎,寄托了大家对爱国民族英雄康保裔的敬仰之情,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和业顺。记者看到,现场十分热闹,有些街坊索性贴上“东主有喜”的告示,放下店铺的生意,加入巡游行列中。至19时许,整个巡游队伍回到起点,巡游结束。
“帅府爷出巡过坊是新塘的传统庙会,寄托了老百姓对爱国民族英雄康保裔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本土作家湛汝松告诉记者,传说新塘人信奉的帅府爷又称康王或康公元帅。他原名康保裔,河南洛阳人,宋代将门出身。祖父康志忠与父亲康再遇都为国家和民族战死在沙场上。康保裔精于骑射,赵匡胤打天下建宋朝之初,他已战功显赫。宋真宗时期,辽兵入侵中原,年过花甲的康保裔一腔热血奋勇出征。与辽兵交战于石岭关时,他带领的队伍所向披靡,大振军威。后来在一次大战中,因别的部队主将不配合,康保裔与部属身陷重围。本来,部下要掩护他突围,但他却不愿苟且偷生,最终为国家和民族捐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帅府爷出巡过坊的习俗,就像新塘周边的“何仙姑庙会”“波罗诞”“沙湾飘色”“广州城隍庙会”等地方习俗一样,由于历史悠久、群众参与性广、具有向善性和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很好地传承下来。该习俗于2015年,被列入第二批增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活动突显了本土特有的民俗风情,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地方民俗风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延伸阅读
相传帅府爷与新塘的一段神奇故事
传说当年康公一次被敌兵追赶,南下广东,来到沙贝村东江的河滩上,眼看敌兵即将追上时,适遇一放鸭老翁。老翁叫他躲进东江边的水草丛中,但回头一看,只见河滩上留下了康保裔一串长长的脚印。老翁急中生智,马上把鸭群赶到河滩上,鸭子杂乱的脚印,把康公的脚印踩乱了,敌兵追到这里,完全找不到线索,康公就顺利脱险。
康保裔为国捐躯后,托梦给放鸭老翁。说由于他为国献躯,死后已成神仙,可他永远不会忘记沙贝人和鸭子曾让他避过一劫的恩典,今后一定会保佑沙贝村风调雨顺,村民安居乐业。放鸭老翁把康公的托梦告诉村民,村民便塑造了康公像,放在庙中供村民供奉。从此,沙贝村一带水旱灾害很少,村场逐渐兴旺,发展成增城最大的村庄,老百姓也安居乐业。爱国的人受百姓敬仰;施善积德,利人利己利大家。就是这则民间故事的灵魂真谛。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公共服务办(科教文组)、增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钟林威 张雅玲 袁展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