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中。”4月19日下午,佛山三乔焊接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三乔焊接”)国际业务部销售总监钟欢用中、英文发了一条朋友圈,定位显示他刚刚抵达德国汉诺威机场。
仅仅一天前,钟欢还在第133届广交会一期的现场。广交会还未结束,他就要“赶场”与先期抵达德国的同事会合,参加已经在17日开幕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在展会结束后实地拜访欧洲客户。
在这个春天,从广交会到境外尤其是欧洲的各大展会,南海制造正在四面出击。与汉诺威工博会差不多同期举行的瑞士日内瓦无纺布及非织造展览会、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不久前的德国科隆牙科展、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都引来南海企业成团参展或参观。此外也在近期,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带队赴欧洲经贸交流,南海还有多家企业参加佛山市商务局组织的经贸交流团。
全球找订单、觅商机、谋合作的背后,是春日南海的产业活力。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拼?给世界带去了什么,又带回了什么?
新趋势:为什么要这么拼?
4月18日至23日,作为全球家具行业标杆的第61届米兰国际家具展举行,南海的迪奥比、新达高梵、雅柏等多家企业纷纷前往观摩考察。
4月18日至21日,世界三大非织造布专业展览会之一的瑞士日内瓦无纺布及非织造展览会举行,南海在区医卫用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共有7家企业参展、多家企业观展。展会前后,南海展团还到访海外机构中国贸促会德国代表处,以及跨国龙头企业特吕茨施勒集团、贝里集团德国工厂、意大利亚赛利集团参观交流。
南海区医卫用产品行业协会组团参加瑞士日内瓦无纺布及非织造展览会。
4月17日至21日,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15家会员企业抱团,参加被誉为全球工业的“晴雨表”的2023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其中12家为南海企业。
4月12日至15日,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抱团参加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南海区共12家企业参展。
3月14日至18日,南海区口腔器材协会会员企业抱团参加第40届德国科隆牙科展,南海区共有22家企业参展……
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抱团参加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
在这个春天,为什么南海企业对于外贸这么拼?
“疫情的几年间,国内外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全球制造产业链的转移、重新布局,也为我们机械装备行业出海带来非常大的机遇。”南海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欧阳满云说,面对新的环境趋势,南海机械装备行业的全球化脚步必须加快,否则就可能陷入被动。为此,该协会早早就以汉诺威工博会为契机,组织了一个参展团、一个观展团,还在汉诺威工博会现场牵头主办了中国(佛山)—德国机械产业经贸交流会。
“受疫情影响,三年来我们都没有走出去,不清晰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采购要求,我们都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南海区医卫用产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协会在日常走访企业中听到许多类似的声音,于是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企业前来日内瓦,参加2023年全球非织造行业的首个境外展会。
“目前我们在欧洲的客户包括大宇、现代、vevor,还有在德国的独角兽电商公司Expondo等。希望能和更多优质的欧洲公司进行深度的合作。”三乔焊接董事长李灿根说。
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到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都决定了企业必须更快更大规模地“走出去”。作为有着强大底蕴、在全国百强区榜单长期位居第二的制造业大区,南海也有实力、有条件“走出去”。今年以来,南海区聚焦开放合作,布局新赛道,以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建设更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南海。其中的一条关键渠道,就是赴海外参展、观展。
新活力:南海带去了什么?
过去由于疫情的不稳定,企业到海外参展、拜访客户都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今年难得能够大规模地出海,各家南海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能够代表南海制造最新活力的创新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感受中国企业的进步,感受不一样的中国制造。”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会长、广东标的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永标曾经在15年前作为菱王电梯创始人,参加德国国际电梯展。时隔多年再次到德国参加展会,他也非常期待。
每家企业都做了精心准备。“我们筹备了超过半年时间。”广东康士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颖斯说,此次汉诺威工博会上该公司主推智慧氢能平台(Smart H2 Energy platform),包含电解制氢系统、增压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能源管理系统。
新能源产业尤其氢能产业,是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代表。同为南海氢能产业的重要企业,广东卡沃罗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卡沃罗氢科技”)在汉诺威带来了100标方、8标方的工业级PEM电解槽,以及家用氢气机、富氢水杯等高科技产品。其中,CWLM-100工业级PEM电解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可实现原材料90%国产化,打破欧美技术壁垒。
在2023年汉诺威工博会上,南海氢能企业吸引全球客商关注。
一边是新兴产业,另一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果也在惊艳亮相。在早前的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上,南海多家企业带来了新开发的产品。“没有企业进行大而全的品牌展示,基本都是按专、精、特、新的标准来展示自己的优势产品。”南海照明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南海,许多产业兼具“两高四新”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如新材料产业,涉及医卫用等系列行业领域。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非织造布十强企业,此次在日内瓦携新研发投产的MPM复合无纺布产品亮相。该产品具有柔软亲肤不掉絮、超强吸水保水的优势,更可为下游企业按需进行差异化的亲水处理和颜色订制,当采用生物降解材料时可实现100%生物降解。展会现场,该公司副总裁邓伟雄还做了一场专门的“路演”,并同步在线上向全球直播推介。
南海不仅把企业、把产品带到了海外,这次还把区域整体形象也一起带向世界级平台。4月17日,由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佛山市机械装备基地主办的中国(佛山)—德国机械产业经贸交流会在汉诺威工博会现场举行,徐永强对南海营商环境作了专题推介,邀请德国朋友到南海投资兴业。
南海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牵头,在汉诺威工博会现场举行了中国(佛山)—德国机械产业经贸交流会。
新启示:他们带回了什么?
“有个瑞士客户在汉诺威展会上与我们成交,预计订单金额超100万美元。”广东阳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参展前两天就收获客户约75名,获得意向订单不少于10个。”卡沃罗氢科技高级经理温春华透露。
“不少客商表达出强烈的采购意向,我们对订单量充满信心!”佛山市瑞信无纺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实在在地走出去,就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其中,订单是最直接,但并非最重要的。在欧阳满云看来,来到汉诺威工博会这样的国际顶级平台参展,本身就代表南海企业的文化自信、技术自信,要在参展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产业品牌。
“首次携带自己的创新产品站在国际平台,我们感到无比骄傲。”温春华说,在展现自我的同时,获得了许多欧洲供应商的联系方式,与他们建立起良好关系。
展现自己,同时学习他人。温春华也看到了世界上PEM电解槽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及产品,对该行业迅速的发展趋势感到震惊。他说,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看到了自己未来需不断努力的方向,对PEM电解槽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充满了信心。
有产品的碰撞,更有思想的碰撞。“这次是以学习态度来感受一下国际展会,体会到细分领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交流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对往后产业升级和延伸有了很大想象空间。”佛山市佩安婷卫生用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惠华说。
在日内瓦无纺布及非织造展览会上,南海企业与客商即场签订采购意向书。
广东景兴健康护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邓锦明表示,对国际市场行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带来新的开拓市场思路,希望能以行业协会牵头,用终端企业带动产业链,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如今,南海企业已经在筹划下一年的参展。“第一次在汉诺威参展,有现场成交,并签订了两家意向代理,希望明年可以做得更好。”佛山市亿宝配电箱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钧注意到,许多同行摆出了自己的产品、相关认证和应用案例等,但是一家好企业更应该在展会中体现其对行业价值的贡献,例如在某个特殊的应用场景下,工厂做出了哪些结构优化、产生了多少安全或经济效益等。
今年全年,南海计划GDP总值超4000亿元,以外贸为主要推手的国际大循环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一季度,南海出口467.9亿元,占全市近三成,增长16.2%,同期全市增长8%。如今,随着系列展会陆续落下帷幕,积累的订单将在未来几个月转化为新的出口产值,发现的商机、建立的合作将化为更长期的发展动力,激发南海的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通讯员】南海经促
通讯员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