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系列小说《玉色》创作分享会:品读玉都故事,感受时代“潮韵”

南方⁺ 记者

“时代如此恢宏,只能找一个细小的入口,《玉色》正是以一个村子作为入口和路径,进入这个时代。”4月23日,在“4·23国际读书日”揭阳市系列活动长篇小说《玉色》创作分享会暨作者赠书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揭阳市文化馆文学创作人员、《玉色》创作者王哲珠如是介绍。

“4.23国际读书日”揭阳市系列活动长篇小说《玉色》创作分享会暨作者赠书仪式活动现场。 

“4.23国际读书日”揭阳市系列活动长篇小说《玉色》创作分享会暨作者赠书仪式活动现场。 

3年的时间,从初稿到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新书,25万字《玉色》成功出版,这是揭阳市文化馆的收获,也是揭阳市文艺界的成绩。据了解,《玉色》是省作家协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创作项目,是在揭阳市委宣传部、揭阳市文化馆支持配合下,展现基层党政、村镇,表现乡村振兴的力作。王哲珠依旧延续善以乡村发展作为“舞台”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创作风格,长篇小说《玉色》中生动呈现了一个努力前进的乡村,积极呼应时代主流,用独特的方式与时代发展齐驱并驾。该小说以中国玉都阳美为背景,述写玉器行业的发展,各级党政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推动,由经济振兴走向人文振兴的过程。

创作的3年间,为了寻找创作灵感,王哲珠深入村委会挂职,拜访玉雕大师,反复认真修改,书写改革开放的故事,展现潮商文化。“不少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写作,一般情况下,我的回答是喜欢,这是我热爱的事。事实上,这只是表层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想书写这个时代,写出我个人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思考的时代,为我所生活的时代留下一个人真实的感触。长篇小说《玉色》其实就是这种实践,正是一个人对这个时代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创作分享会上,谈起成书感悟,王哲珠总结道。

扎根基层土壤,在创作《玉色》一书的过程中,王哲珠努力探寻隐藏在各种细节里的潮汕文化和潮商特色,并通过人物在每一章节中的生活形态、心理变化的点滴来展示。而此次《玉色》创作分享会,书中与揭阳这座城市的特色高度契合的细节,也成为读者的热议点。

长篇小说《玉色》。

长篇小说《玉色》。

“《玉色》是一部近距离观察生活的作品。该书塑造的‘夏文达’这一基层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人物出现的‘小我’和‘大我’的矛盾;以及描绘了夏文达在改变乔阳村的过程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都反映基层乡村干部自觉的担当和可贵的人物品格。”揭阳文艺评论家黄少青表示,该部小说极具地域性特色,折射了某种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体现了文学创作扎根于现实土壤。

谈及该书的语言文字表述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诗词学会会、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铁峰诗社社员,揭阳作协常务理事吴望说道:“其中《龙凤壁》这一章节是该书的高潮和精华,读完让我醉让我痴。玉器的古典美和道家色彩,在书中得到细节刻画,让读者宛如身临其境。”

《玉色》的故事脉络是网状的,每章的故事里又藏着另外的故事。“这像我们的时代,像我们的生活,喧嚣而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点冗杂,但出现总是有理由的。”王哲珠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揭阳市文化馆文学创作人员、《玉色》创作者王哲珠。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揭阳市文化馆文学创作人员、《玉色》创作者王哲珠。 

近年来,王哲珠在各文学杂志发表小说200多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老寨》《长河》《琉璃夏》《尘埃闪烁》《我的月亮》《姐姐的流年》,中篇小说集《琴声落地》《什么都没发生》。其中,长篇小说《长河》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二届“大沥杯”小说奖。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简短的赠书仪式,王哲珠把《玉色》新书分别赠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联、市图书馆、市作家协会、读者等收藏阅读。

【南方+记者】唐楚生 张冰纯

【摄影】程羽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李冠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