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新村村委,广场舞的大喇叭已经连续几天未曾响起,但村里的欢声笑语却更胜往昔。
几天的连绵春雨后,气温回暖、碧空放晴,春茶采摘的大好时节悄然来临。在东坪镇的山壑中、茶垄间,采茶姑娘们步履轻盈,背起茶篓上茶山、入茶园,赶着春光采摘今年的首批春茶。
茶香久润清溪水,香透岭南不老春。乳源大瑶山常年云雾缭绕,雨露润泽,优越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东坪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依托南岭海拔700—1200米的地理优势,坚定茶叶发展思路,不断擦亮特色产业品牌。近年来,新村借“一村一品”政策东风,全面铺开瑶山茶种植,不断提升制茶工艺,扶持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大力扩种茶叶。
如今瑶山茶产业规模正在逐年壮大,产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小茶叶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整合开发茶园2500亩,干茶叶年产量已达5万斤,产值超800万元。
“我们采摘清明茶时,用手指头直接折断茶树上最顶端刚冒出来的一芽一叶的嫩茶,俗称头茶。”东坪镇新村有20年采茶经验的赵大姐说,“今年的茶叶受雨水滋润,质量比往年都要好些。”
据了解,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制成的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故有“清明茶、贵如金”的说法。
“每年春茶采摘这个时候最忙了,但一天至少可以赚200块钱呢,等忙完这个月再把舞跳起来,腰包鼓了跳舞才更有劲!”谈话间,赵大姐动作不停,细嫩的芽尖在她熟练灵巧的指尖,迅速汇集到竹篓里。茶园里嫩绿的茶叶、清新的空气、穿梭的茶农构成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近年来,东坪镇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农民致富在产业链上,构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起种植、采摘、生产、仓储、经营、销售的瑶山茶产业链,绘就“支部引路、产业铺路、党员带路、农民奔路”的喜人景象,引领镇域经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厚植“茶”绿,青山也是金山,村民们在春天里收获着一桶桶“金叶子”。接下来,东坪镇将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赋能绿色产业发展,助推新村瑶山茶、方武小黄姜、梯下淮山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把“小作坊”“土特产”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品牌”。
【南方+记者】叶志强
【通讯员】朱琳祎 王安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