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外围的揭阳红色秘密交通站(下)

南方⁺ 记者

近日,由陈伟霆、王千源主演的谍战动作大片《暴风》以普通话版、粤语版和潮汕话版三种版本在全国公映,在潮汕地区掀起了观影热潮。《暴风》以20世纪30年代的汕头为背景,围绕红色交通线汕头站的历史展开,展现了隐蔽战线的革命先辈传递情报的惊险故事。

1930年,党中央作出将党中央领导机关从上海转移到苏区的决定,由中央交通局于当年冬季开辟出一条从上海出发,经过香港、汕头、潮州、大埔、青溪、永定,最后抵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的“红色交通线”,承担着党中央与苏区传送文件信息、输送物资经费、护送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

就在红色交通线西面的现揭阳市地区,一个个红色交通联络站也在一片白色恐怖中秘密建立起来,犹如点点红星在雾霾中闪现,有力支援三江大地的革命事业,推动揭阳地区的革命火种终成燎原之势。

这些红色交通联络站分布在揭阳的哪些地方?背后有哪些惊心动魄的谍战故事?南方+记者带你了解。


大南山横跨惠来、普宁、潮阳三地,山高林密,易守难攻。1928年,彭湃率领红军和农民武装转移到大南山区一带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秋,东江特委、军委、东江苏维埃政府从丰顺的八乡山移驻大南山;11月,根据闽粤赣特委的决定,潮、普、惠三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及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自此至1935年夏,大南山一直是东江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围绕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一系列红色交通联络站陆续建立起来,有力支援革命斗争。

【东江特委园头湖村运输联络站】

东江特委园头湖村运输联络站旧址位于惠来县葵潭镇兵营园头湖自然村,建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1928年3月,彭湃、徐向前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与董朗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在惠来县城郊苗海村会合,发动惠来、普宁、潮阳近十万名农民、赤卫队,两次攻占惠来县城。

同年4月,国民党徐景棠部向惠来县反扑,经葵潭墟,攻打兵营,沿途焚烧抢劫,屠杀农民。敌人反扑惠来后,东江特委在园头湖村建立运输联络站,将海陆丰等地送来的军用物资渡过龙江河后,在园头湖村集中,再转运到头寮、尾寮等村转入大南山。同时,运输联络站也担负转运红军伤病员到海陆丰、大南山医治的重任。

【东江特委宫山村联络站】

东江特委宫山村联络站遗址(宫山寨门头间)位于惠来县隆江镇宫山村,宫山寨门头间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1928年3月,惠来县武装暴动期间,宫山村的农民自卫队改称赤卫队,参加攻打隆江镇和两次攻克惠来县城的战斗。4月,国民党军队反扑,中共东江特委,惠来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等机关转移到大南山坚持战斗。敌人把大南山的主要路口封锁,只有宫山和金交椅两村较隐蔽的小山路可通入大南山,红军和各级领导干部也经常由此路出入,群众称为“红军路”。为了联系平原村庄的革命工作,东江特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宫山村寨门头间建立联络站和转运点,村农会会员陈喜、林娘德为联络站的负责人。

在转运物资的过程中,赤卫队员林才气在望岭村受敌人查获被捕而就义。1933年11月19日深夜,交通员陈喜筹集粮食、食盐、医药、日用品等物资准备送入苏区,受敌突然袭击被捕而后就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宫山村负责的东江特委联络站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经受了敌人多次的“围剿”,民房被烧毁。

【葵潭区苏维埃政府北山埔村通讯联络站】

葵潭区苏维埃政府北山埔村通讯联络站旧址(陈氏家祠)位于惠来县葵潭镇北山埔村。

1928年初,海陆丰的革命活动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彭湃为了牵制敌人,支援海陆丰,率领红四师第十一团一部到葵潭兵营村召开惠来县农民代表大会,大会通过惠来武装大暴动的决议。同时,红四师在海丰县汕尾的部队也连夜转移到兵营村,参加惠来县的暴动。3月中旬,北山埔村赤卫队员40多名,参加攻打隆江和两次攻克惠来县城。暴动胜利后,北山埔村成立苏维埃政府。4月,敌人重占惠来县城后,东江特委转战大南山。为保持与海陆丰的联系、畅通情报信息和物资渠道,第三区(葵潭区)苏维埃政府在北山埔村建立通讯联络站,站址设在陈氏家祠,黄禄当通讯员。

陈氏家祠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现保存较完好。

【榕树头村交通站】

榕树头村交通站遗址(刘亚财家)位于惠来县东港镇榕树头村水库旁。

东港镇榕树头村是三清山系的一个小村,周围古榕苍翠,盘枝曲干,伏盖成荫,又名榕树围。大革命时期,全村有15户98人。1926年,海丰农会妇女干部余孝江到榕树头村开展革命活动,号召农民参加农会。1927年1月,余孝江与爱人林平组织成立榕树头村农民协会,村所有农民都参加农会。1928年1月,榕树头村赤卫队配合红四师进攻百岭村的反动组织,村农会主席黄合想在战斗中牺牲。1930年,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在榕树头村刘亚财家建立交通站,站长刘亚财。同时,村里的农会恢复活动,并重新成立赤卫队。交通站建立后,革命信件的传递,粮食、枪械、弹药等物资的运输,给往来大南山与海陆丰之间的革命者带路等,都由交通站安排村里15岁以上的男人轮流负责实施;交通站的接头点分布很广泛,有蛇地站、田仔站、水磨站,有时也转送到三清和大坑头村。1935年6月,国民党东港乡政府带领地主民团血洗榕树头村,将村里13位青壮年集体枪杀。后来,反动统治者经常勾结土匪、流氓进村抢劫,农民先后逃亡。

【东江特委樟公坪村交通站】

东江特委樟公坪村交通站遗址位于惠来县青坑林场樟公坪村,占地面积190平方米。

1930年秋,中共东江特委、惠来县委、县苏机关转移到大南山坚持战斗。中共东江特委为畅通与海陆丰其他革命根据地的信息、物资、人员往来渠道,以大南山东江特委驻地为中心,布点交通站,建立交通线。年末,东江特委在樟公坪村建立大南山与海陆惠紫交通线的交通站。在反“围剿”斗争中,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樟公坪村的赤卫队员和农民不怕流血牺牲,经常披星戴月,冒着枪林弹雨,送情报、送粮食、送弹药等物资支援大南山的反“围剿”斗争。樟公坪村交通站成为大南山与海陆惠紫的交通门户和人员、信息、物资集散地。后来樟公坪村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和残酷破坏。

【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石古村交通站】

石古村交通站遗址位于惠来县惠城镇石古村。

1928年3月,惠来县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暴动,石古村的赤卫队和村民等几十人,参加两次攻克惠来县城的战斗。暴动取得胜利后,各村农会没收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不久,敌人卷土重来,对建立起红色政权的村落进行大肆报复,焚烧民房、抢夺财物。1930年潮普惠三县苏区合并,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和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石古村处于大南山与县城交界,地理位置非常有利,因而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在石古村建立交通站,村农会干部林来发负责石古村与东江特委之间的情报传送、物资输送等工作。

石古村交通站遗址占地面积45平方米,因遭受敌人的多次围剿洗劫,房屋已被毁坏,只剩一些砖头和石柱等。目前,该址正在规划重修。

【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及苏区河田村联络点】

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及苏区河田村联络点旧址(石洞厝)位于惠来县惠城镇河田村。石洞厝为天然石洞,现保存较好。

河田村,原为大南山八乡林的主村,在惠来县城西北隅,距惠城镇13公里。村四面高山环绕,村前有一片田畴,村西北面有一天然“石洞厝”(俗称“石空厝”),可容纳300多人,洞内泉水清甜。1928年3月底,惠来县暴动后,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在敌强我弱的严酷形势下,惠来县平原红色据点先后丧失,中共东江特委领导机关及武装力量逐步向山区转移。东江特委及惠来县委转战大南山,先后驻在石古、盐岭、河田、林樟、五福田等村,开展武装斗争。河田村的这一天然石洞厝是东江特委、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及苏区的联络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队伍的许多人员和物资都经石洞厝往来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与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之间。

【红军交通联络站】

红军交通联络站遗址位于惠来县惠城镇蔡店坑村祠堂。

1932年,国民党广东独立第二师张瑞贵所部集结潮普惠三县的地方武装疯狂“围剿”潮普惠大南山根据地,对红色根据地施行“三光”政策和“移民”政策,制造“无人区”恐怖局面,对红军采取“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的手段。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利用蔡店坑村毗邻县城的有利条件,在蔡店坑村祠堂设立红军联络站和交通运输站,发动村妇女、儿童利用进城卖柴的机会,采办急需的粮食、食盐、日用品、药品,回村集中起来,派人送到山里支援红军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人员。该址还接待红军战士潜入白区开展革命活动。


揭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林运明告诉南方+记者,揭阳地区的红色秘密交通联络站主要发挥了三大作用。

一是收集传递情报。交通联络站在收集掌握当地敌人驻军、土豪劣绅、粮草贮存等情况后,就及时向上级传递信息;平时也会加强与其他联络站之间的联系,互通情报。

二是接待、接送来往的革命同志。革命同志来自天南海北,交通联络站能够为往来的革命同志提供安全的饮食和住宿环境,并为革命同志指路、当向导。

三是运送物资。揭阳地区的革命根据地需要什么物资,就由交通联络站人员按照组织安排去采购、收集,并运送到革命根据地。

据统计,揭阳市有红色革命遗址590个,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遗址397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纪念地94个,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居25个,烈士墓49个,纪念设施25个。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揭阳地方组织在中共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揭阳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革命遗址。包括红色交通联络站在内的红色革命遗址,铭刻着中共揭阳地方组织和揭阳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林运明说。

【南方+记者】林捷勇

【图片】揭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