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道
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
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
平均肥胖率达到12%
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早些年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曾发布了
一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
其中,在全国省份里
广东肥胖人数占比8.9%
排全国倒数第五
关于“为什么广东胖子少”的话题
这些年也经常冲上热搜
说来也奇怪
广东人爱吃、懂吃、会吃天下闻名
在这样一个“美食天堂”
胖子却相对不多?
吃得多还长不胖
这是多令人羡慕嫉妒的事!
网友们纷纷前来猜测
因为每天都要骑蟑螂活动
因为被喊靓仔靓女
所以每天都很快乐
收租锻炼瘦的
但是
广东胖子少
真的如网友所说的原因吗?
科普君下面为大家揭晓
广东人“吃不胖”的秘诀!
01
广东人执着于
健康的饮食结构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里提到一个新概念:中国特色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其中广东就被点名表扬,广东居民习惯清淡饮食、偏好新鲜食材以及原汁原味(少油少盐少糖)的膳食与烹调模式,这也是广东肥胖发病率低于西北省份的原因之一。
“没有青菜=饭白吃了”
广东人的餐桌上什么都可以少,一定不能少了一盘绿油油的青菜。在餐馆点菜时,菜单上永远有一栏“时菜”,任你选择。
虽然种类多但分量少
这一点北方的朋友来广东喝早茶时一定深有体悟。一碟茶点送上来,北方人以为这是一人份的,结果是大家一起吃。
图片来源:浪潮工作室
不止是茶点,广东的烧烤,也比北方的要更加袖珍。
图片来源:浪潮工作室
“日日要煲靓汤”
在广东,每一个妈妈都煲得一手靓汤,每一个小孩都是喝妈妈煲的靓汤长大的。
有营养专家指出:饭前喝几口汤,能助消化。此外,饭前喝汤还可以使人放慢吃饭的速度,使大脑的“过饱中心”有充足的时间关闸,而不至于吃得过多或者吃到撑肚。
广东人偏爱蒸、白灼、炖煲等烹饪技法
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烹调方法有21种,其中最基本的有炒、烫、焖、扒、煎、炸、蒸、烤、卤、炖煲......在以上烹饪方法中,广东人偏爱蒸、煮、灼(烫)、炖煲这几种,保证食材原汁原味的烹饪方法。
好比同样是鸡,广东人做成白切鸡,而东北人做成小鸡炖蘑菇。
02
广东人喜爱“得闲饮茶”
广东人爱“饮茶”,品尝茶靓水滚,一盅两件的好滋味。广州市广府饮茶习俗去年还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广东,一年有25万吨茶叶被喝掉,是我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每人年均消费茶叶超过了1000克。在经济更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年人均消费茶叶超过了2000克,居全球前三。
图片来源:吃喝玩乐IN广州
喝茶不仅对肠胃的消化有益,降低体内的油脂,还能加快体制的新陈代谢。这也就是广东的胖子为什么少了。
图片来源:吃喝玩乐IN广州
03
广东人每天都在“蒸桑拿”
广东人的瘦,跟天气有很大关系。广东的夏天跨度长,气温高,新陈代谢速度更快,因此更容易瘦。
不过,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气温和胖瘦之间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美国学者发现,1月更冷和7月更热的地方,肥胖发生率更高。这和极端天气导致人们在室内时间过长,运动量不足有关。
从这个角度去解释肥胖的南北差异,也有道理。北京7月的平均温度跟广州差不多,但1月北京平均温度零下2.9度,广州13.5度。
也就是说,在广东,冬天还能外出活动,而在纬度更高的北方,冬天大家只想窝在家里涮羊肉贴肥膘。
在气候环境的加持下,运动早已成为广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据媒体报道,2018年广东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3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广东人虽然爱吃,但也追求健康生活理念,使得广东人的肥胖率大大降低。
到底怎样才算胖?
看这三个指数!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一般可通过计算体重指数来获得初步的答案,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判定肥胖的指标。
测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2(m2)
一般来说,最理想的体重指数(BMI)为22.0。
然而,作为一种肥胖测量的简易指标,BMI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它仅取决于身高和体重,并不区分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且不能反应体内脂肪分布的信息,无法对肥胖类型进行区分。
那么,我们到底到底该如何科学判断呢?答案是,通过测量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可用来判断自己是哪一类胖子。
腰臀比(WHR),顾名思义,就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这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再来看看腰身比(WHtR),在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方面,要好于“腰围”和“体重指数”,已经成为疾病筛查、健康评估的一种“通用工具”。
测算方法:腰身比=腰围/身高
有研究显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腰高比(WHtR)与仪器测量的脂肪结果最相近。腰高比的数值越大说明越肥胖。
无论在哪里
想保持体重
只有管住嘴迈开腿
拒绝肥宅生活
才能拥有健康的身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