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文旅体融合更深入,区域软实力再提升

南方⁺ 记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报道

【开栏语】

当前,惠城区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深学笃用、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惠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即日起,南方+开设“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专栏,围绕打造实力惠城、品质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四个惠城”,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深入一线走访,谈思路、话举措、谋发展。敬请垂注。


继北顺义大剧院成功首演后,近日,由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东湖旅店》连续5天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公演,为市民奉献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这是惠城区以文艺精品力作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提升区域软实力的缩影。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近年来,惠城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文艺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系统有力,文旅体融合更加深入,区域软实力持续增强。“文化自信是态度,文化自强是行动。我们将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为打造‘四个惠城’,建设一流中心区蓄力奋进。”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敏说。

文化惠民>>>

公共场馆“零门槛”免费开放

日前,“鹅城舞台秀”第八季总决赛在高榜山下圆满落幕。“鹅城舞台秀”第八季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报名选手达220组400多人次,参赛选手主要来自惠州各县(区),也有广州、深圳、中山、河源等地选手参赛。

圆百姓舞台梦想,造本土草根明星。“鹅城舞台秀”是惠城区文化馆历经8年打造的惠州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共有3万余名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圆梦,现场及网络观看观众达300余万人次,真正成为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民”星舞台。

“通过免费开放、错时开放等方式,文化场馆和文体设施的使用率显著提升。去年我区各类文化场馆共提供服务168万余人次。”黄敏介绍,近年来,惠城区始终坚持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导向,不断整合全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强化供给机制和创新体系,在做精做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不断发力,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惠城模式”。

去年,区图书馆顺利开馆,至此,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邓演达纪念园、东湖旅店等各类文化场馆均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全区21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图书馆分馆镇(街道)覆盖率达100%。

与此同时,文化产品供给量大质优。去年,惠城通过举办“鹅城舞台秀”、文化馆公益培训、文艺轻骑兵下乡、免费艺术培训进社区、企业、乡村、校园、机关等活动,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线上线下受众达50余万人次。在文艺创作上,惠城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近年来,全区原创文艺作品硕果累累,在各类国家、省、市级评选中屡屡摘金夺银。

古韵活力>>>

“内外兼修”赓续历史文脉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也有保护活化、久久为功的责任和使命。手握“金字招牌”,近年来,惠城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持续发力。

黄敏介绍,惠城以应保尽保、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以“保护传承、更新优化”为主,“留改建”相结合,有效的改造和修复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特别是东湖旅店活化利用项目斩获国内无数赞誉。金带街等府城核心区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对惠州府城核心区域历史文化风貌的提升,保护了历史肌理与脉络。另一方面,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创作,深挖历史事迹,创作了《红色东江颂》《秘密大营救》《东湖旅店》等一批历史文艺精品力作。

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需要赓续传承、开拓创新,大力发掘蕴藏在文物、古籍、非遗中的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将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惠城打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区域,以中山公园为核心,辐射府城文化旅游线(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公园路、五一路)。引导本地文化商业元素入驻历史街区,积极打造具有排他性和独特性的原生“IP”,营造沉浸式体验,丰富文创产品供给,“燃”起历史街区内的市井风情和民俗文化。今年,计划打造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古城真正“活”起来。

文旅融合>>>

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

一城之下、一湖两江,岛楼街巷、串珠成链,有山水点缀的景色,亦有古今交融的面貌,近年来,惠城一步步“绣”出城市建设的品质,一笔笔“画”出文旅融合的实景图——惠城区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更获得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文旅资源开发和打造成果丰硕。

目前,惠城区共有6家A级景区,23家精品民宿,其中五合院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今年,准备创建2个3A景区。”黄敏介绍,桥东街道水东街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水韵东江 魅力惠城”“晒金秋 展非遗”“惠城文旅 精彩有你”等系列文旅活动也引起了群众较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全域旅游的开发力度持续增大,稳中向好。

在全面促进文旅产业振兴的同时,惠城也将从群众感受出发,利用好城市新功能建设和城市更新的契机,结合“道路+”“公园+”“生活圈+”,打造一批家门口“小而美”“小而精”的好去处。

例如,着力创建文化创意街区,还原历史风貌街区,创建一批文旅新地标。持续升级33号街区、野岛和752艺术仓等既有网红文创打卡地,提升本土文旅地标地辐射广度与影响力。将区级公共场馆小广场打造成为及社交、亲子、健身、文娱等复合功能绿地和“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亲民便民、宜乐宜游的新型文化旅游公共空间。推动横沥镇“墨园-黄沙洞-泰安村”乡村旅游聚集区、三栋镇鹿颈村“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培育汝湖镇“乐哉田野·七仙汝湖”、横沥镇“翰墨梅香·竹海温泉”等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以文旅融合精耕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体教融合>>>

全方位密织“健身圈”

“家门口”的好去处,除了文旅目的地,还有惠城全方位密织的“健身圈”。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惠城区共为104个村(社区)配置全民健身体育器材287件,全民健身体育工程覆盖率已达100%,区人均体育场所面积增加至2.6平方米/人。

从探索体教结合到强化体教融合,体育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打造了散打和空手道两个高质量训练基地,各类体育赛事频创佳绩,荣获省体育局2018-2021年度特殊贡献奖。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向好,全区共有22个单项体育协会、49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381人,每年举办传统武术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青少年国防体育体验日、篮球赛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讲座等200余场。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区,惠城拟新建200公里健身步道、1个区级体育公园、22块标准足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空间。”黄敏介绍,通过精准地将“健身圈”缩小、密织,形成区级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和乡镇文体广场、村民体育健身广场全覆盖的全民运动健身格局。同时,持续深化体教融合,通过体制共融、资源共享、特色共创,推动特色体育项目和高水平教练员进校园,选拔、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苗子,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对话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敏】

南方日报:“鹅城舞台秀”、公益艺术培训班等受到惠城群众的追捧,接下来,惠城区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黄敏: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常态化和服务均等化,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

持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对原有文化中心提质增效,盘活农家书屋,推广乡村阅读等活动,将文化服务延伸到辖区的每个角落。

利用现有公共场所,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保证优质惠民文化服务产品对市民生活区域的全覆盖。同时,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让线上、“云端”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文化馆、图书馆“云课堂”“云服务”功能。

扩大惠民文化赛事、演出受益群体,持续提升“鹅城舞台秀”“鹅城公益大讲堂”等品牌活动群众参与度,多方位多渠道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 齐晓磊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