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演配音相聚影院 《暴风》让汕头“C位”出圈

汕头政务发布
+订阅

汕头实景拍摄、当地群演助力、潮语配音加持、美食地标频现……导演陈嘉上连线点赞“汕头力量”

电影《暴风》自4月14日全国上映以来,各影院掀起了观影潮,票房节节攀升。无处不在的“汕头元素”成了影片最独特的印记,剧组不但展现了英歌舞、潮汕工夫茶等潮汕特色文化,还将汕头小公园、邮政总局大楼、石炮台旧址等当地历史人文遗址纳入镜头之中,就连片中出镜的群众演员,大多数也是汕头本地人。4月17日晚,潮汕话版配音演员、汕头本地群众演员相聚合胜影城观看自己参与的电影,共叙情谊。导演陈嘉上、执行制片人刘以成也通过视频连线点赞“汕头力量”。

“谢谢大家,汕头的景、汕头的人,让真实的汕头感觉呈现在银屏上。”陈嘉上表示,电影选用了很多汕头本地的群演,大家非常努力,在汕头实景拍摄时,到处都能听到潮汕话,也帮助一众主演更快地融入电影中角色,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游神赛会、民间舞蹈英歌舞、潮汕家家户户都喝的工夫茶出现时,很容易就把大家“带到”汕头。

拍电影很辛苦,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真正热爱的人,用心思考观众的需求,在辛苦中寻找快乐,才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真心感谢汕头人对电影成功上映的帮助和支持,期待未来能挖掘更多关于汕头的故事,也希望有更多人喜欢电影《暴风》。

影片开始放映前,潮汕话版配音演员、群众演员代表进行了自我介绍。“我是电影中陈家栋的潮汕话版、普通话版配音演员陈昱曦。”市话剧团团长陈昱曦向观众们介绍了电影潮语版配音团队,他们大多来自市话剧团,由汕头电视台主持人、潮汕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友文担任配音导演。陈昱曦表示,《暴风》的故事发生在汕头,故事里的角色不少是汕头本地人,因此这次电影也运用了潮汕话配音,潮汕话版《暴风》也让更多人能了解汕头地方文化特色、地域特色。8岁的汕头小群演甄贝希在电影中饰演一名小女孩,当时拍电影她年仅6岁,参与电影是她首次“触电”。“拍电影的时候很紧张,也学到了很多汕头的历史故事。”甄贝希表示,电影的故事也让她了解到美好生活是由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更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希望大家喜欢电影《暴风》,喜欢关于汕头的故事。

电影《暴风》以20世纪30年代的汕头为背景,通过一对昔日兄弟在汕头重逢后的选择与角力,呈现了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站的革命故事。作为当时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汕头站曾在传递情报、运输物资、护送干部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电影《暴风》的上映提供了普通话、粤语和潮汕话三个语言版本。本场活动放映潮汕话版,大家聚精提神在电影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快看快看,那是我。”“好看好看,拍出来的效果真好。”大家边看电影边交流,互相分享观影感受。在潮汕话版中,片中所有身份为汕头人的角色,彼此之间都将以地道的当地方言进行对话。其中,陈家栋(陈伟霆饰)、十二少(尹正饰)、刺仔(马克饰)等汕头本地角色都有潮语对白亮相,平日里跟“北方大哥”王历文(王千源饰)用普通话交流的陈家栋(陈伟霆饰),在最后的对决时那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更是一字一句地用潮汕话说出,语言的转换令人愈发能感受到角色心境的转变。影片结束时,影院爆发出阵阵掌声。

“感谢大家对电影的付出,我们一起努力推广,让更多人走进影院,了解关于汕头的故事。”电影中刺仔的扮演者马克现身观影现场,与大家亲切互动。马克告诉记者,虽然很多群演不是专业演员,但影片最终呈现的感觉非常好,电影拍摄过程很辛苦,五六月份要穿着很厚的服装,在太阳下暴晒,群演很刻苦、很认真,敬业精神让人感动。马克表示,除了汕头多个景点入镜,电影中还出现了多种地道的潮汕美食,例如王千源在电影场景凤记酒楼点的蚝烙,陈伟霆在电影中吃粿条汤,让汕头美食成为影迷争相打卡的焦点。马克表示,汕头人看电影会感到非常亲切,在电影的推广下相信也会吸引各地朋友来汕头旅游,感受当地特色文化和地道美食。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