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100%!番禺区疾控中心提醒: 春暖花开季,远离狂犬病

番禺融媒
+订阅

俗话说,“春天到,疯狗闹,菜花黄,疯狗狂。”近日,番禺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春季犬伤人事件高发,同时天气转暖,人群外出游玩增多,接触动物的机会增多,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也有所增加。且对感染者健康危害较大,需引起高度关注。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该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唾液中的狂犬病毒侵入人体而致人感染发病。事实上,提前为狗、猫接种犬用狂犬病疫苗是更经济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的方法。但在中国,犬类疫苗接种率仍旧偏低,与消除狂犬病所需的免疫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介绍,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野生食肉动物,也有传播风险:鼬獾、红狐、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蝙蝠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在我国罕见。牛、羊、马、猪等家畜和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毒”。

狂犬病临床症状

发病的狂犬病动物是传染源,病毒经唾液排出,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粘膜而导致感染;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途径;要注意,发病的动物舔舐口腔、会阴、肛门等粘膜,或者尚未愈合的伤口,都可以传播病毒;对狂犬病动物宰杀、剥皮,偶尔也会造成感染;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是非常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彻底煮熟的动物肉和巴氏消毒过的奶,不会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不等(通常1至3个月,极少超过1年)。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发病也就越快。

临床表现主要是兴奋、恐风、恐水、畏光、吞咽困难、流涎、狂躁等,这时病毒已经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外的器官之中,不超过10天,病人就会死于脑损伤或是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狂犬病处理方式

区疾控中心表示,如果被咬伤、抓伤,应尽快接受规范的处理,是保护自己免于发病最重要的保障,通常情况下,完整流程包括:伤口处理(伤口冲洗→清创→消毒)→注射免疫球蛋白(必要时)→伤口缝合(必要时)→注射疫苗。

正确清洗伤口的方法:

立即挤出伤口里的污血,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与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至少反复冲洗15分钟以上。 消毒:用2%碘酒、75%的酒精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伤口不可擅自缝合或包扎,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请医生做进一步的伤口处理。

此外,伤口处理之后,必要时需要打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免于发病。区疾控中心表示,并不是所有暴露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当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III级暴露)时,应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患有严重免疫缺陷(艾滋病临床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1个月等),若无免疫史,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II级或III级暴露),都应该注射。干细胞移植患者,即使有免疫史,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II级或III级暴露),都应该注射免疫球蛋白。如未能及时注射,在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均可使用。哪怕伤口已经愈合,也需要在伤处浸润注射。

区疾控中心提醒,狂犬病疫苗并非只打一针,而是要通过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免疫,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律接种,不可中断!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类疫苗,两者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

狂犬病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人都会死亡。及时、科学、规范地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 区疾控中心表示,警惕市民不要接触流浪猫、流浪狗,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整体比较好,主要是局部红肿、硬结等轻微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不良反应罕见。

文:番禺融媒记者 刘莉 通讯员 吴利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