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观察者和见证者,南方农村报·预制菜宝典近年来深入产业发展一线,推动产业活动落地,通过与政府部门、行业人士沟通对接,略得些许行业发展观察和心得体会,特开设【老阮说菜】专栏,以此加强行业交流,欢迎拍砖。
今天老阮来与大家谈谈“预制菜香港市场”。
4月12日,在宁夏召开的“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培训班”上,笔者获知一个情况,香港市民有可能不知道宁夏这个地方,但很多人知道银川,因为,他们每天吃的菜心、芥兰就是银川菜。近日,香港餐饮机构跟老阮互动频仍,交流的主题是组织特色预制菜供港,另外,预制菜海外订单也跟香港息息相关。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香港市民对健康美味的预制食品需求巨大。
继广东成为预制菜热土之后,所有的信息都指向,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700多万市民吃喝拉撒,俨然是预制菜销售、消费的重镇。之前,各单位供港,基本上是供初级农产品较多,现在既要初级农产品,也大量要预制菜——这个现象值得预制菜生产端、销售端关注。而且,这不是一阵风,而且长期的、常态化的需求,除了消费力强外,还有以下四大原因:
一是餐饮效率提升要求。香港街头巷角星布茶餐厅,是市民就餐的主要消费场所,这些餐饮单位要在不影响出品品质的前提下,持续降低厨房成本,提升营收效益,使用特色、美味的预制菜,成为不二选择,这是餐饮提效降本的必由之路。恰好,预制菜在国内蓬勃发展,推动了农产品食品化、商品化,这正好符合了香港餐饮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居家环境的选择。去过香港的朋友们都知道,普通市民家庭,布置都很精致,厨房是不大的,而预制菜推动厨房变革——逐步去厨房化,节约出更多居住空间,原本就是预制菜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而这个因素跟香港居家环境十分吻合。因此,预制菜在香港兴起,是有其底层逻辑的。
三是一次性备菜成习惯。在口罩时期,大部分国人已意识到大冰箱的作用,一次性在超市买预制菜,储备在冰箱,以备不时之需成为了一种共识,香港同胞也不例外。
四是预制菜出口的推动加持。预制菜是用工业锅炒农业菜,它和现炒菜的区别在于,在相同时间,烹饪一斤菜和生产一吨菜,预制菜是要上流水线的。而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处于领先水平。因此,海外机构频繁来国内采购预制菜,一是海外华人高达6000多万人,群体庞大;二是看到能做到稳定品质、稳定供应的,中国的预制菜企业更靠谱。而要出口,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它的优势不言而喻。
香港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它是预制菜销售、消费的重镇,也将成为菜供全球的“前置仓”;而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很大可能,成为菜供全球的“中心仓”。
【作者】阮定国(13502400889)
【来源】南方农村报 预制菜宝典 预制菜大卖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