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上海队江苏队被重罚,调查不应止于“消极比赛”

南方周末
+订阅

▲ (视觉中国 / 图)

▲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216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到底是什么让江苏队宁可放弃进入8强的机会呢?CBA公司CEO、篮协副主席都表示相关的调查还会继续深入进行,球迷和公众期待能尽快得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辛省志

责任编辑|陈斌

CBA假球风波有了新的进展。4月17日,中国篮协纪律与道德委员会作出决定,认定引起广泛质疑的上海队与江苏队的比赛中存在消极比赛情况,对两队作出处罚。篮协对这次假球风波的调查,可以说非常迅速,处罚也非常严厉,受到了球迷和媒体人的认同。但这一事件背后可能还有更深的违法犯罪问题,仍然需要深究。

根据篮协通过官方社媒账号发布的文件,篮协纪律与道德委员会认定上海久事队和苏州肯帝亚队(篮球界惯称“江苏队”)在4月11日和14日的两场比赛中,存在消极比赛的情况,严重违反体育运动精神,决定取消两队本赛季的比赛名次和参赛资格,两队各核减联赛经费500万元,对上海队主教练李春江取消教练资格5年,江苏队主教练李楠取消教练资格3年,江苏队总经理限制从事篮球相关活动5年,上海队总经理限制从事篮球相关活动3年。

篮协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可谓神速。两队引起极大质疑的比赛是14日晚上举行的。篮协在几个小时后的15日凌晨就发通报表示展开调查。这一调查只用了两天时间,17日上午就作出了处罚决定。对两队取消整个赛季比赛名次和参赛资格、对主教练及总经理禁赛3年或5年,也几乎是顶格处罚。这显示了篮协对假球的零容忍。

不过有人认为,篮协只认定双方“消极比赛”,而不是“假球”。如果只看篮协的相关文件,消极比赛和假球在篮协“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中确实是两个概念。文件规定“消极比赛”指的是违反体育运动精神和拼搏精神,场上表现与队伍实力明显不符。虽然“虚假比赛(赌球、假球)”在上述文件中被单列为一条,但对何为虚假比赛、假球却没有明确定义。

有律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假球”在篮球行业规则中应属“虚假比赛”,即为了一方或多方利益(如经济利益、体育成绩或政绩等),通过收买或胁迫体育赛事参与人提前串通、操纵比赛,从而实现非法目的。而CBA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雄表示,针对这两场比赛,暂未得到涉嫌赌球等操纵比赛的提示。

不过,所谓“消极比赛”,就是故意不发挥出应有实力,故意输球,这在球迷眼中就是假球。只是从官方角度说,认定消极比赛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篮协纪律部门认定球队的场上表现与实力明显不相符就可以。而要认定虚假比赛,则需要有“收买或胁迫”“提前串通”等证据,这些证据的搜集并不容易,有些甚至超出篮协纪律部门的权限。因此在篮协的纪律文件中,篮协纪律部门只能认定虚假比赛,参与赌博或操纵比赛则需要司法部门来调查认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篮协纪律与道德委员会不仅认定引起球迷极大不满的两队第三场比赛中存在消极比赛,上海队在第二场比赛中的表现也同样被认定为消极比赛。上海队在第二场比赛中,为了能与江苏队这个“弱队”多赛一场,故意不派主力队员上场,上场队员也不好好打球,故意输掉比赛。上海队的随队记者在赛后就曾明确说,上海队这场比赛是故意输掉的,目的是要在与“弱队”的比赛中多消耗一场该队大外援被禁赛的场次,在之后与强队的比赛中就可以早一场上场。

这场比赛,也是很明显的“消极比赛”,但并没有引起太大质疑,因为不少人认为这是“合理利用规则”。这在体育比赛中很常见,如一些球队会特意在部分比赛中输球,以保证晋级下一轮时,避开强大的对手。这被认为是田忌赛马式的战术安排。但这次篮协将上海队在第二场比赛中的表现认定为消极比赛,并作出处罚,完全否定了这种“战术安排”的合法性。这对所有竞技运动都是一个警示,提醒运动员们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严守体育精神。

这次假球风波,虽然篮协已经作出了严厉的处罚,但不应该成为调查的终点。认定“消极比赛”是容易的,可以迅速给球迷和公众一个交代,平息负面舆论,可以说篮协的公关目标初步达成了。但是“消极比赛”背后有没有利益交换,也需要查清。

对江苏队来说,虽然进入季后赛已经达成了赛季前的目标,也是球队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但再赢下这一场,就能更进一步,晋级8强。这无疑是每个球队、每个教练、每个球员都梦寐以求的。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宁可放弃更高的荣誉呢?如果说背后没有利益交换,江苏队上下就是不想进8强,恐怕就算傻子也不会相信。CBA公司CEO、篮协副主席都表示相关的调查还会继续深入进行,球迷和公众期待能尽快得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

2022年底以来,中国足坛掀起一场反腐风暴,国足原主教练李铁、足协主席陈戌源、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兼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等人先后被查。篮球领域呢?2023年全国两会上,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曾表示,当前“三大球”(足球、篮球和排球)工作中都存在精神不振、正气不足、作风不硬等突出问题,2022年底中国篮协换届时,国家体育总局也曾要求新一届篮协领导班子要出重拳坚决打击篮球领域的假、赌、黑现象。更有篮球媒体人明确说,假球在联赛中普遍存在,而背后的原因都是钱,很多从事篮球的人爱的并不是篮球,而是钱,篮球只是他们获得钱的手段。

对篮球领域的调查,不能止于这一场比赛,不能止于上海和江苏两支球队,甚至不能止于篮协自身的调查,司法部门也有必要介入。中国篮坛,也有必要来一场反腐风暴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