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博罗园洲春耕进行时

博罗发布
+订阅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博罗各地农户们抢抓农时,拉开了春耕的序幕,园洲镇也不例外。4月14日,记者在园洲镇水口村看到,农户们正“开足马力”种苗插秧,勾勒出一幅繁忙的春耕生产图。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在水口村九优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内,一场“春耕音乐会”正激情“上演”。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农民们一边插秧施肥,一边齐声高歌,耕作现场活力满满。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不一会儿,一簇簇嫩绿的秧苗就整齐地“站立”在水田中,在春风的拂动下轻轻摇晃着“脑袋”,焕发无限生机。

据惠州市九优粮油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兆麟介绍,该示范基地面积达520亩,今年从4月12日起正式开启早稻种植工作,主要种植“南晶香粘”水稻,目前已种植水稻约200亩,预计17日播种完毕。“‘南晶香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比较强,产量也比较稳定,亩产可达1000斤。”

九优公司与这片土地的故事,得从2022年说起。去年,该公司相中了水口村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向该村以每亩租金约1500元的价格,流转了520亩土地,用于打造集科技农田种植技术、研学、观光、休闲一体化的农业试验区和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村民黎叔告诉记者,这些被流转的土地原是香蕉田和荒地,种植农作物的效果并不好。自从九优公司“接手”将土地改造成耕地后,荒地被成功“复活”,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里以前是沙地,现在换成了泥地后,水稻长得特别好,而且我们的土地经过流转还有经济收入。”黎叔说。

土地恢复生机,不仅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黄兆麟告诉记者,基地目前聘请了10多名当地村民打理农田,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另外,基地还向附近农户收购稻谷,拓宽农民销路,促农增收。“目前,服务我们公司的农田大概有几万亩,每年为附近300多户农户增收2000元。”

接下来,该基地计划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工生产提升、质量检测、丝苗米PIS和联农带农等五个项目。预计到2025年,基地产业规模与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优质水稻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稻米加工能力达到每年3万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