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工匠精神,广州工控助力高质量发展挺起制造业脊梁

南方日报

布局新能源,破局“卡脖子”。

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的破旧立新、优化升级关系着竞争力的强弱。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广州强链、补链、延链,正是今天“百舸争流”绕不开的主题。

广州制造业的“胜算”里,有广州工控的布局。雄厚的基础奠定“胜”的信心,国资角色赋予“胜”的平台角色,优质战投定位瞄准“胜”的前景。

广州工控不断发挥资本“产业牵引器”“价值发动机”和“科技瞭望塔”作用,让国有资本发挥“产业链+资本链”引领带动作用,更好撬动社会资本优化产业布局,助力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雄厚基础奠定“胜”的信心

一张泛黄的照片上,老式工厂透出历史的印记。照片中,广重集团前身“中国农业机械总公司”在1948年成立。而这只是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百年工业历史文化展上数百张照片之一。这也是广州厚重制造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碎片。

厚根基,落实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的道路上,广州工控有厚重根基。

我国第一台柴油机、第一家橡胶厂、第一台家用电冰箱、第一台离心机、第一代工业手套以及近三十位国家级的劳动楷模……从广州走向世界。

经过一代代广州工业人的不断努力,广州目前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

广州既是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又是近代工业体制改革先行地,广州制造业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在广州制造业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州工控为“制造业当家”添加动能。

作为多家广州本土工业企业重组融合而成的全新工业集团,广州工控传承了广州工业“敢为天下先”基因,始终不忘“制造立企、制造强市、实业报国”的立企初心。

近年来,广州工控积极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部署要求,对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驱动型工业投资集团,聚焦新兴材料,核心部件和高端装备等主营业务,推动全球高端产业资源向广州集聚。

目前,集团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2家,专精特新企业63家,控股5家上市公司;2023年计划增加2家,到2025年上市公司达10—15家。

横跨18个工业大类,工业产业、产品类别丰富,广州工控重组以来,聚焦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在工程装备、楼宇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多个细分领域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

担使命,发挥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功能,以科技创新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广州工控要做优秀答卷。

前有百年工业发展史,后有重组融合发挥集群效能,广州制造业势必将助力广州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广州工控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优势,以产业并购和基金孵化双轮驱动,服务区域制造业延链强链补链,同时主动瞄准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绿色化工、海洋工业等新兴产业赛道,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用匠人精神筑牢区域制造基础,以科技创新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广州工控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千定说。

百年工业历史映射着广州工业发展的沧海与桑田,也展现着广州制造向广州质造、广州智造、广州创造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广州工控用雄厚的基础奠定“胜”的信心。

围绕中心开创“胜”的路径

5年内预计引进约100家企业落户花都,总投资约10亿元,达产后年总产值可达1000亿元……广州汽车制造产业在年初又迎来区域合作高潮,广州工控引领资源整合优势,在花都打造广州工控汽车零部件板块总部、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发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结合周边产业环境,进行整体谋划和连片开发。

这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线实践,更是广州坚持制造业立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有了雄厚的基础奠定“胜”的信心,广州工控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主业布局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胜”的路径由何而来?

强主业,广州工控坚持区域协同发展、锚定先进制造、服务“公转”大局。

万力轮胎半钢子午线生产线从化项目打造国内产能最大半钢子午线单体工厂之一;总投资50亿元的大湾区现代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广州电缆厂大湾区输配电产业园等南沙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南方宇航高精传动生产大兆瓦级风电齿轮箱产品产能提升项目开建……广州工控一边着力筑牢产业基础,一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搭平台,让要素高效集聚、让循环无碍畅通,产业集群生态快速搭建。

广州紧扣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两大产业主题,在黄埔区鱼珠片区打造广州国际智谷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筑造城市发展新极核;绿色化工产业园区项目构建千亿级化工产业生态圈;鼎汉技术广州总部及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专注研发轻量化高产值低能耗的中高端产品……特色产业集群逐步赋能城市功能片区发展,一批高精尖、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园区正在城市中焕发新生,广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由高效集群化的产业生态而来。

善赋能,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工业发展赋予活力。

完成万宝压缩机从化新工厂建设,将生产效率提升40%,质量水平提升20%,达产后可新增产能2100万台/年,覆盖三分之一市场需求;投资1.6亿元建成的万力轮胎智能立体仓库项目大幅提高仓储能力至88万条,进一步降本增效,为企业扩大产能建设提供支持;金邦园区“工改工”项目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孵化加速、总部办公产业配套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汽车科技创新园区……广州工控不断扩产能促技改,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探索“工改工”模式,区域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强主业、搭平台、善赋能。广州工控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力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战投瞄准“胜”的前景

在广州的老旧小区里,广日电梯不仅仅为居民提供上下楼的服务,在“广日云平台”上,同时对每天超35G的电梯运行信息进行采集,持续优化电梯大数据库,可以精准预判故障隐患,提前派遣专业维保人员完成抢修工作。

这是广州工业发展在传统场景拓展中发挥智能制造效用的一个切面。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正在期待更多优质战略投资。广州工控如何加强对“新”的布局,瞄准“胜”的前景?

巧投资,重点布局“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大核心产业,突破“卡脖子”环节。

在与广州相隔900多公里的云南富宁县,由广州工控合资公司广东鸿邦金属铝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铝合金材料项目在3月正式奠基,而年产20万吨高端铝合金材料项目将是广州工控“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举措。

这是广州工控不断扩大投资版图、围绕“新”做文章的生动实践。

“在新兴材料板块,我们主要针对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材料和拟重点突破的‘卡脖子’环节进行布局,主要涉及绿色化工材料、前沿金属材料等领域。在核心部件板块,我们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零部件等领域。”广州工控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景广军说,现在广州工控更希望在新能源领域进行赋能。

2022年,广州工控在新能源行业的服务都实现了较大的增幅,包括电动汽车、风力发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应用场景。广州工控以“超前”的投资,带领自己在“新”的赛道上走得更远。

建生态,为广州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制造业的竞争,就是产业链和生态的竞争。广州工控正瞄准细分领域产业链,培育生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专业领域成为“龙头”甚至是世界的佼佼者,为广州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例如,我们在投装备的同时,还要同步考虑装备里的核心零部件、新兴材料、新兴技术,以此形成内部的聚合体。”景广军介绍,广州工控重要的投资逻辑之一就是坚持长期主义,选择在细分领域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长期陪伴优秀企业共同成长。

拓场景,探索培育数字业务领域新方向,引领新制造业市场。

就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上,广州工控旗下广州化工交易中心水业务负责人陈嘉丽介绍了“化工易水处理综合服务平台”。这正是广州工控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应用覆盖多场景的探索。平台在招标采购、定价调价、实时交易、行业资讯等各个市场活动均能覆盖,在互联网时代为水处理行业带来全新改变。

投资未来关键在发现新市场、拓展新场景、挖掘新需求。广州工控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探索不止于此。

广州工控旗下中科博微工业互联网平台内置设备全生命管理、云组态工具、智能设备故障预警、能源管理、生产调度等多种工业APP,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已在装备制造、核工业、特种装备、电梯、水处理、精细化工等多个行业形成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构建起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巧投资、建生态、拓场景,广州工控重点布局三大核心产业,通过智能化、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延伸产业价值链,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瞄准“胜”的前景。

数读

1950年

中国农业机械总公司(广重集团前身)炼出广东第一炉钢水,制造全国第一台转鼓真空过滤机和醋化机

1954年

中国第一台M-11型航空发动机在国营三三一厂(南方宇航前身企业)制成

1955年

广州第十一橡胶厂(广州双一乳胶制品有限公司前身)成立,生产出中国第一只避孕套,第一代军用气象气球,第一代医用手套、工业手套

1956年

广州金属结构厂(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成立,1973年生产首台“广州牌”国产电梯

1958年

广州钢铁厂投产,结束广东无新法冶炼钢铁的历史

1976年

广州电梯厂(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为原国家建设部八家电梯定点生产厂之一

1978年

广州家用电器一厂(原万宝集团初创企业)制作出全国首台家用电冰箱

1988年

万力轮胎成立,为中国第一家引进费尔斯通子午线轮胎企业

2019年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22年

广州工控大湾区现代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开工,打造装备一流、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国内一流绿色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2023年

广州工控战略投资孚能科技的孚能科技30GWh广州基地动工,助力广州形成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

案例

为广州发展先进制造业

锻造“大国工匠”

“我们一定要让自主研发的设备,产出超高纯氮气!”投身气体仪控技术十九载,广钢气体(深圳)有限公司高级电工任绍海亲历了国家工业气体行业从引进借鉴海外技术,到自主研发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热爱钻研、带动团队多次攻坚克难的他正是这个历程的推动者之一。

另一边,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焊接高级技师禹红云,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他跟焊花相伴了32年。时至今日,他仍手持焊枪打磨技艺,锲而不舍于火星烟雾之间,为公司带出成百上千的技能人才。

以任绍海、禹红云等一批人为代表的广州工控“十大工匠”在岗建功立业,背后映照出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广州工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工学一体,加速培育大国工匠

广州工控以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相匹配的知识型、创新型智能制造技能人才队伍,获授牌首批“广州工匠学院”,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制造强市。

“我们通过开展‘广东技工’工程羊城行动——‘羊城工匠杯’2022年职工安全员技能竞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电工)项目、‘人工智能训练师’竞赛项目,500余名选手参加,推动高技能人才技术培养,助力集团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副校长张娟表示。

除了“广东技工”工程羊城行动,广州工控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匠计划”,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并且,在集团工会指导下首次开展广州工控“十大工匠”评选活动,授予周涛等10名同志为“十大工匠”,初步建立起广州工控工匠人才库,为广州发展先进制造业锻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职业技能人才认定体系建设方面,为广日股份、广柴公司、佛山通宝、万力轮胎、广重、华润等数十家内外部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考证工作,累计认定人数近1600人次,为企业发掘、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保障广州工控“十四五”战略落地。

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工匠学院+培训基地+实训工厂”培训模式,共享资源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立项省教育厅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应急管理社会力量培训项目”,为打造应急安全教学科研迈出一小步。

推动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落地

如何将人才的科技创新及时转化成具有效益性的成果?广州工控用科技创新人才训练营激发出人才的科技创新潜力。

广州工控把科技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源头供给,制造向智造转变,才能促进产业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我们历时半年的广州工控科技创新人才训练营于2022年12月进行了学员结业答辩会,共计50名学员通过考核,培养省二级创新工程师人数达50名,培养集团内部种子创新培训师7名。”张娟介绍,16家企业的64项企业性、行业性技术难题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共形成了733个技术解决创新方案,74项专利申请预案,已实现降本增效约306万元,取得经济效益超1.4亿元,预计三年内实现经济收益超12.6亿元。

在创新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广州工控善用社会资源,让校企联动发挥最大价值。广州工控旗下广州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下称“培训中心”)在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高校、机构战略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培训中心通过共享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在创新工程师培训项目中,共攻克技术难题29项,得到解决方案199个,样机47个,形成意向申请专利30件,包括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实现降本增效超200万元,预计未来三年新增销售收超5.48亿元,把培训中心打造成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互赢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未来,广州工控不断深化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咨询师培训计划,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行动,联合广州工控中央研究院创新中心,依托广州工控的产业优势,加快培育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张娟表示。

【撰文】马艺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梅雅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