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湖畔,生机勃发!
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
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
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
130多名工人奋战其中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一台台轰鸣的机械
……
到处涌动着大干快干、加快发展的热潮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划培育“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切实挺起河源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围绕“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我市内培外引、强基补链,新项目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旺盛生长:卓翼科技、农夫山泉、华润怡宝、京泉华、鑫球新材料、广晟有色晟源公司等企业纷纷落地河源,形成加快发展的澎湃动能。
龙头企业“大如明月”、中小企业“群星闪耀”,以企业之“气”,壮产业之“骨”。2022年,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637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34.73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63.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五位。
河源,正以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电子信息产业好戏连连
兔年伊始,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就好事连连。
春节刚过,以卓翼科技(河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就开始积极招人,尽快拉满产能,满足不断回暖的市场需求。
距离卓翼科技仅几公里的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年伊始就在为上市而忙碌,并于3月17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市首家实现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
3月31日,河源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举行,航嘉电脑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或增资扩产、或落地建设,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圈上新”。
链条完善、配套齐全、企业集聚,铸就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殷实“家底”:中兴通讯、西可通信、景旺电子、卓翼科技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我市茁壮发展,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重大平台持续发力、服务产业。到2022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共有规上企业7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25.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27.46亿元,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1/3。
从“量积累”到“质提升”,我市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明确了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产业蓝图。
目前,《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鼓励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河源市信息通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为我市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源泉。而作为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的重大平台——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已于今年初动工,目前正快马加鞭建设,预计明年6月项目一期可实现竣工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承载力。
两大“水王”落户河源
“双翼齐振”激发动能
坐拥一湖碧水和优质生态环境,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我市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市第八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集群,努力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其实,早在2004年,农夫山泉在河源建立了华南第一个生产基地,就让全国各地品尝到河源水的清凉甘甜。丰富优质的水资源,行业龙头的品牌效应,河源为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所关注,2019年今麦郎饮品项目落子河源国家高新区。
2021年10月,继一期、二期后,农夫山泉三期项目落户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今年3月31日,华润怡宝(河源)一期项目在水经济产业园正式动工。自此,中国饮用水行业两大巨头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均布局河源,河源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如虎添翼、动能澎湃。
华润怡宝饮料(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楠说,华润怡宝(河源)项目是华润怡宝“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将有效缓解华润怡宝华南区域产能不足问题。
截至2022年,全市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4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1.06亿元,吸引了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河源,培育了和平聪明人猕猴桃饮料、龙川霍山矿泉水、东源霸王花米粉等一批本土知名畅销品牌。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达产,签约项目以及后续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建成,预计到今年底,全市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达85亿元。
“硬核”产业蓄势待发
向百亿目标“进军”
机械与模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艺装备。近年来,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机械与模具企业、先进材料企业将目光投到河源,其中河源国家高新区成为了机械与模具企业外溢的首选之地。
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已引进龙记、华益盛、金三维、尚雷仕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模坯、模具配件、冲压模具、铸造模具、模具后加工等产业链条。“产业链产品涵盖模具装备、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电子模具和家电模具等,为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特斯拉、广汽传祺、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车企服务。”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吴焕逸介绍。
“项目2020年落户河源后,我们紧扣市场需求,先在河源国家高新区租用了1万平方米的厂房,加快生产,预计今年营业额达1亿元。”河源金三维智造有限公司厂长白德双说,“边建设、边生产,我们对河源发展有信心。”
同样对河源予以认可的,还有广晟有色晟源公司。广晟有色晟源公司8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占地面积约8.2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2.52亿元,是全省最大的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项目。
吸引晟源落户河源的原因,是河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河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显示,截至2020年底,河源已发现主要矿产64种,查明资源量的有34种,矿产地(矿点)422处。
立足资源谋划产业。近两年,河源加快推动东源先进材料产业园建设,相继引进发展铂科新材、晟源永磁材料等重点项目,先进材料产业加快集聚成势。
机械与模具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已成为河源工业经济的两个重要增长极。依托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河源吹响“冲锋号”,把打造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作为实施产业兴市行动的重要内容,持续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持续夯实产业基础,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向“百亿级”进军。
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方新苗 陈鹏 雷宇烁
编辑:高芳芳 校对:魏风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