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你所熟悉的“京海市”,其实是一座珠江西岸枢纽

南方+

随着电视剧《狂飙》开年爆红,现实中的“京海市”——江门也跟着火了一把。近日,“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篇题为《现实中的“京海市”,3座高铁站直达!》的文章,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门。

江门站。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江门站。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江门站于2020年建成开通,从这里搭乘高铁,北上可直达长沙、郑州、济南、北京,向西可直达桂林、南宁、昆明、成都,省内更是通达深圳、珠海、茂名、湛江、汕头、阳江等地……”上述公众号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座城市四通八达的枢纽担当。

百年一瞬,铁路梦圆。鲜为人知的是,尽管1920年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新宁铁路便全线建成通车,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快被拆毁,导致江门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在全国铁路版图里“消失”。直到2011年1月广珠城际铁路开通,五邑大地才重新回荡起铁笛声。自此,江门轨道交通建设一路“狂飙”,在短短十多年里强势崛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珠江西岸枢纽。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热播剧里的“京海市”到现实中的珠江西岸枢纽,江门的城市显示度愈发清晰,在大湾区城市群的坐标也更加精确,正迎来区域战略价值重估的关键转折点。展望未来,江门正积极拥抱“轨道上的大湾区”,紧密对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集中资源力量推进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好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从心到心

江门市区40分钟可到达广深市区

近日,深江铁路建设又有新进展:横穿珠江的珠江口隧道由两台直径超13米的巨型盾构机从东莞虎门和广州南沙两端分别盾构掘进,目前隧道盾构段已掘进过半。

今年2月,深江铁路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首桩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全面进入桩基施工阶段。 受访者供图

对江门市民来说,这样的消息可谓相当“解渴”。每一个曾经体验过江门往返深圳的人,应该都对两地跨城交通之不便印象深刻。

以往,从江门通过铁路前往深圳市区需经广州南站,时长在1.5小时至2小时之间;自驾前往需要约2小时,乘坐客运大巴则需要更长时间,往返并不方便,每逢节假日还容易堵塞。

而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互联互通的首条高速铁路,深江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116公里,共设深圳西丽、深圳机场东、东莞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站等7座车站。

公开资料显示,深江高铁通车后,从江门市区到深圳市区,全程最快只需40分钟。这样的跨城出行体验,可以说相当“丝滑”。

盘点江门近年来的轨道交通布局,类似的项目还包括广佛江珠城际铁路。

以往,江门市民如果要通过轨道交通到达广州市区,只能先到广州南站再转乘地铁,时空体验大打折扣。但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这个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广佛江珠城际铁路连接广州、佛山、江门、珠海四市中心城区,其中佛山东平新城至江门段为近期新建范围。项目自佛山市东平新城引出,经江门鹤山、蓬江、新会后,接入江门站。

最新传出的官方消息是,江门正加快推进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建设。目前佛山、江门段线站位基本稳定,项目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江门计划设置鹤山东、滨江新区、蓬江北、蓬江、蓬江南、江门站6座车站。

更值得期待的是,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建成后,将与佛穗莞城际贯通运营,实现江门市区40分钟快速通达广州市区。同时,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可加密发车频率,有望通过“公交化”运营,更好地满足沿线市民的跨市交通需求。

中心城区是人员流动的强磁场。从江门市区到达广州市区、深圳市区,时长均比以往大幅缩短,意味着城市之间的连通将从“边到边”升级到“心连心”。由此可见,无论是深江铁路,还是广佛江珠城际,都是一条城心之线,更是一条民心之线。

跳出江门看江门,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市”的生动注解: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口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必然会产生大量跨城出行需求。

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缝合”、形成协同发展“黄金内湾”的背景下,江门正依托深江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这样可以直通市区的轨道交通项目,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通勤圈”,有望吸引更多优质的资源要素加速向侨乡流动。

从枢纽到枢纽

江门站将直通大湾区三大机场

近日,为珠肇高铁圭峰山隧道量身打造的超大直径双模盾构机“永安号”成功下线,预计在7月底开启地下之旅,标志着珠肇高铁在江门境内线路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目前,珠肇高铁位于江门鹤山境内的线路建设已全面铺开施工。 受访者供图

这条起自横琴(澳门)的高铁,将经珠海市莲洲镇引入江门站,途经江门蓬江区、新会区、鹤山市,肇庆市高要区、鼎湖区,最终引入贵广(南广)铁路肇庆东站。全线分三段建设,分别为珠海至江门段、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高明至肇庆东段。

更重要的是,珠肇高铁建成后,将串联江门站与珠三角枢纽机场,实现轨道与航空的无缝衔接。未来,江门市民能在30分钟通达珠三角枢纽机场,实现“空铁”高效换乘。

何为枢纽?路网交会,为枢;启承转运,为纽。过去几年,从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到珠三角枢纽机场,轨道上的“江门号”乘着时代的东风全速前进,珠西枢纽“江湖地位”不断巩固。

2010年起,江门市轨道交通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2011年,广珠城轨开通运营,江门市圆了“百年铁路梦”,实现了轨道交通的从无到有;2018年,江湛铁路首发列车驶出,结束了台开恩三市不通铁路的历史,江门迈入高铁新时代;2020年,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始售票运行,填补了珠西缺乏大型交通枢纽的空白,改写了大湾区经济地理格局……

更让人振奋的是,广东“十四五”交通发展蓝图中,还有4个涉及江门的新建、续建轨道交通项目,总里程达345公里。除了上述提到的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和珠海至江门段外,深圳至江门铁路计划续建116公里,广佛江珠城际广州芳村至江门段将新建88公里。

长期关注江门轨道交通的读者不难注意到:无一例外的是,上述4个涉及江门的新建、续建轨道交通项目都将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会师”。从城际到高铁再到枢纽,江门作为珠西枢纽门户城市的布局愈发完善、功能愈发丰富,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解。

至此,江门将成为珠江西岸铁路资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打造珠西枢纽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事实上,江门市的枢纽定位一直在正在不断深化,正从“珠西枢纽”朝“机场枢纽”转变。未来,连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深江铁路、连接珠三角枢纽机场的珠肇高铁江机段、连接珠海金湾机场的广佛江珠城际轻轨将在江门站交汇衔接。

一方面,江门站将实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和珠三角枢纽机场的大湾区两大国际机场的“两点一线”连接;另一方面,江门还能通过珠肇高铁江机段与深南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广湛高铁、贵广铁路等重要铁路线路衔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广西、大西南新的便捷高铁通道。

从海湾到湾区

规划多条轨道线路对接大广海湾

“铁路建成后,从江门北街至台山各地当天可达,从香港等地输送的商品、建筑材料源源输入台山等地,五邑的墟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批侨村,洋楼兴建了起来……”

新宁铁路斗山站历史照片。 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翻开地方志,这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新宁铁路给近代五邑社会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时隔近百年,如今江门正加紧布局轨道交通,以珠西枢纽赋能产业平台,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与往日盛景形成呼应。

作为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可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广阔空间。特别是大广海湾经济区自身条件得天独厚,发展空间广阔。

但大广海湾经济区目前仍处于开发初期,开发强度仅为6%。接下来如何紧密对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是江门写好大广海湾这篇大文章的破题关键,也是侨乡打造更大产业承接空间的必由之路。

纵观全球,世界上公认的湾区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多层次、一体化、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体系,被认为是世界先进湾区的标配。江门要实现以“湾”连“湾”,以轨道交通建设推进“硬联通”,正是最重要的“粘合剂”之一。

我们看到,为了全面对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江门正在积极谋划一批轨道交通项目——

一是深江高铁南延线。该项目由深江高铁进一步往南延伸,经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终于广海湾,加强大广海湾经济区与深江的快速通达,助力深江合作。

二是深中江城际。该项目由规划中的深中城际在中山进一步延伸至江门,经荷塘后引入广佛江珠蓬江北站,远景年向西进一步延伸,途径开平、恩平、镇海湾、广海湾,形成江门市域快速环线。

三是鹤台铁路。该项目由广珠铁路江门北站引出,向南经开平、台山衔接广海湾港口,满足大广海湾深水大港谋划建设、临港工业发展的货运需要,往东则可通过南沙港铁路直通南沙。

高效运作的交通枢纽,往往也意味着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与高端要素的吸附、辐射能力。昔日,挟西江、潭江两大流域的河海联运之利,地处珠三角西部的江门曾长期作为省内水陆交通枢纽。如今,侨乡作为广东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城市,一方面充当着大湾区连接粤西地区的“枢纽门户”角色,另一方面自身发展也客观存在承载大湾区发达城市产业溢出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看,江门超前布局上述轨道交通项目便不难理解。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看来,随着大湾区多个轨道交通项目投入建设,江门有望更深度地参与大湾区城市群的产业协作,打造产业要素资源配置枢纽。“江门要发挥好承东启西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交通层面,而是要从区域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要素配置中心之一。”

【采写】董有逸 张泳渝 叶芷晴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