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段华明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寄望广东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更清晰、更科学、更全面、更完善。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45年,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显现出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势利导提出新发展理念,强调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城乡发展的平衡性、群体发展的平衡性,主旨是提升均衡发展质量,缩小发展差距,以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赢得更大的发展红利。
广东经济规模34年来持续居全国第一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既有全国经济最发达区域序列的珠三角,又有区域差距较大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珠三角城市群创造了广东80%的GDP,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仅占全省的两成。后者的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这些短板若不及时补上,必然影响广东现代化的进度和成色。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就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这些年,广东精准施策,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老大难问题,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在提升珠三角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挖掘发展新潜力,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珠三角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村、镇和县连成一体,结成生产要素内外循环的网络,进一步激发县、镇、村三级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
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日益明显。五大石化基地沿海布局,其中就有三个位于粤东粤西两翼。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45个沿海县(市、区)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向海拓展、岸海联动,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形成陆海接力、山海联动的良好局面。
全省联通更加顺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改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等通车运营,广汕汕高铁、广湛高铁、深江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加快建设,“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成形,市市通高铁。
形成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统筹机制
广东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必须着力形成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完善市民化推进机制。按照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调整完善广州、深圳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鼓励各级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及相关平台和载体建设,健全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强化区域发展统筹协调。探索完善行政区划布局,打破城市间市场一体化障碍,完善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的机制。建立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增强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保障能力。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地区与同类非生态地区均衡发展。统筹考虑功能区战略定位和县域主体功能,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培育和激发区域发展动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